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中國佛教的來世思想_以十王經之圖文為例
作者 釋知義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32屆)
出版日期2021.09
頁次1 - 17
出版者香光尼眾佛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hkbi.gaya.org.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班。
關鍵詞地藏信仰; 十王經; 六道輪迴; 來世思想; 救贖思想; 中國佛教
摘要敦煌文獻《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以下簡稱《十王經》)由於內容雜糅了本土道教神祇以及中國式的官僚制度,並且巧妙地挪用了印度佛教的天堂與地獄的思想,將地獄與天堂成為經中因果業報故事中賞罰之處所。這種典型中國式的特徵,運用大量的本土化元素,被後人歸類為佛教典籍中的疑偽經。這類假托「佛說」的漢語佛教典籍,盛行於唐代。然而;佛教東傳中國的方式,除了翻譯文本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圖畫造像的傳播。有關印度佛教六道輪迴的冥界世界_地獄,到了中國六朝時期,受到了儒家守孝喪葬文化與道教的影響,逐漸轉型成為本土化的佛教地獄說。早在漢代墳墓藝術中,佛教圖像的史料,出現「佛神模式」,反應了救贖與升天的觀念。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經故事開始圖像化,隋唐後有了本土的佛教十王地獄之說,印度佛教的「地獄」一詞到了宋元之後便己確定了。唐代盛行說唱藝術,以敍事形態將佛經典籍作為故事題材,所創作的文本稱為「變經」(或變文),而文本中的挿圖稱之為佛經「變相」。唐代的「變文」是中國說唱文學之祖,寺院的講經也流行這種通俗的唱導方式,以宣揚因果業報、六道輪迴、地獄與天堂等觀念,來達到教化的作用。經變圖多以壁畫的方式表現,然而屬敦煌莫高窟壁畫為最多。十王經變圖大致有五種型式:單幅畫式、結合畫式、連環畫式、屏風畫式與向心式。十王經變圖不斷的演變,圖像的中心人物,也由釋迦牟尼佛與十王、地藏菩薩與十王、地藏菩薩十王與觀音菩薩等,揭示了這一時期,儒釋道交融後的信仰變化。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借助可見的方法,揭示不可見的事物」以突顯《十王經》作為中國物質文化歷史證據的研究價值。二十餘載,學術界對十王經的研究內容豐富,但少見對《十王經》的圖與文,同時以多元視角的方式作全面討論。本文借由宗教傳播研究為導向,將尼尼安.斯馬特 Ninian Smart 所提出的「宗教七維」(Seven Dimensions of Religion)為研究方法,從宗教觀察的七個視角,展開十王經圖文對中國文化與社會的影響。七個宗教觀察面向分別為:1、 探討十王經中的佛教○1 教義與哲學○2 敍事與神話。2、 從儒釋道的來世思想,討論十王經的○3 倫理與律法。3、 由「救贖思想」了解佛教中國化的『地藏信仰』。4 經驗與情感面向。4、 特定信仰下所反應《十王經》的○5 社會與制度。5、 探討《十王經》中的齋懺○6 儀式與實踐。6、 十王經所表現的○7 物質與藝術,對中國整體經濟文化的影響。
目次前言 3
宗教七維 5
一、教義與哲學 5
二、倫理與律法 6
三、敍事與神話 7
四、經驗與情感 9
五、社會與制度 10
六、儀式與實踐 12
七、物質與藝術 13
總結 16



點閱次數412
建檔日期2022.10.12
更新日期2023.09.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118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