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智顗天台宗佛性說 —就「心即佛性」之研究
作者 林廣立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30屆)
出版日期2019.09
頁次1 - 32
出版者法鼓文理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dila.edu.tw/traffic1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
關鍵詞佛性; 不斷斷; 心即具三千; 心即佛性; 三因佛性; 眾生即是佛
摘要智顗(538‐597),一生的著作極豐富,其最具代表者,是天台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與《摩訶止觀》,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上,有著劃時代的特殊意義與顯著地位,不僅是天台宗核心人物,其圓教思想的著作,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與特色。本文擬以回歸原典的方式著述,茲因智顗天台宗「佛性說」義理寬闊而深邃,則擇以「心即佛性」為導文,就其心、即、佛性展開,由眾生即是本位的佛等面向加以研究,仍以義理探討為主軸,並使用文獻學及思想史探究方法,研究智顗「心即佛性」歸納之趨向與延展,這在智顗的哲理教義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首先探討,智顗在「心」與「即」之義理,天台的論境,體唯在一念心,一大藏教無越此心故。一則智顗在「心」之見解,分兩小節:「心」即識陰與「心」即意識;再則就智顗在「即」之見解,敘述「即」與「具」之關係。次之論述,智顗在「佛性」所判立之見解,首先就依化法四教所立之佛,類分四種:1、三藏教之佛 2、通教之佛 3、別教之佛 4、圓教之佛;再就依內觀所判之六即佛,類分六種:1、理即佛 2、名字即佛 3、觀行即佛 4、相似即佛 5、分證即佛 6、究竟即佛。進而就智顗在「心即佛性」的含義。一則就心與佛性之略述,分兩小節:1、心 2、佛性;再則佛性存在之意義;三則眾生是本位的「佛」;進而從實踐表述證得「心即佛性」之關係。最後,本文「心即佛性」所表達之最終意涵,則是凡眾生有心者,即本具佛性,縱然眾生心被無明覆蓋,奇詭怪謬、荒誕愚痴的顛倒妄想,然始終「本性自爾」、「法性自爾」,純然清淨,等佛之心。該心本具即善即惡「當體全是」之雙重結構,以及非善非惡、即真即假即中之中道實相之性。由於「心即佛性」,以及眾生能得見本具之清淨心、佛性,即成佛,此慨念表達智顗在「佛性說」中更重視主體與「心」之間的關係,更能跟眾生接軌,並展現「人成即佛成」之理念,以促使人間佛教該如何修「心」、為何修「心」以及修「心」之目的為何等之因
素。也因此,觀「心即是佛性」,圓修八正道,即寫中道之經,明一切法悉出心中,心即大乘心即佛性。智顗「心即佛性」之思想理念,即具無明心或妄心具足諸法,善惡不出三千之圓頓的思想,其伸展了天台的另一特色「性具善惡思想」,以致闡提若能達修
惡,則與如來無差別,這是另一立論研究課題。
目次一、前言 2
二、智顗在「心」與「即」之義理 3
(一)智顗在「心」之見解 3
(二)智顗在「即」與「具」之見解 7
三、智顗在「佛性」所判立之見解 10
(一)依化法四教所立之佛 10
(二)依內觀所判之六即佛 15
四、智顗在「心即佛性」的含義 20
(一)心與佛性之略述 20
(二)佛性存在之意義 22
(三)眾生是本位的「佛」 25
五、結語 29
點閱次數374
建檔日期2022.10.20
更新日期2023.09.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225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