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由曉雲導師作品看明遺民與西學東進對民初嶺南 二元文化建構的影響與其生命教育的展現 |
|
|
|
作者 |
劉美奇 (著)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6屆)
|
出版日期 | 2015.09 |
頁次 | 157 - 181 |
出版者 | 華梵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fu.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 |
關鍵詞 | 明遺民; 西學東進; 建構; 新與舊; 苦行僧 |
摘要 | 如果以時間先後說,明遺民文化應該直接影響清代。但是基於清代政體的高壓 與攏絡,這股深受遺民影響的「江浙漢學」伏流過五四運動的反思之後再現於民 初時期而直顯其後勁。本文乃是直接由曉雲導師的畫作為證據推論 1900 到 1950 時期廣東地區乃至於全國的文化運動仍然受到遺民文化意識以及西學東進環境下 負載著傳統內涵的「新文化」影響,而行其教化於新時代的史實。「二元文化」的本質是苦悶與煎熬的內化,也是廣東文化錯綜的因緣。結構主義與圖像學是本文的方法,首先由「四僧熱」問題意識著手牽引出文化現象背後現代中國人的一段血淚史。第二大段傳統歷史中的現代性與現代文化中的傳統性催生出第三段「新時代美術思想」的「新與舊」對立且又相融的特質;亦即是利用相連前述的兩個段落中各自的兩個對立因子來共構出這個特質的雙碟。第四段引圖像來補足文字既是破題也是為文作證;在畫家借由畫布表達,畫家也同時進入了畫框成為被了解觀察的焦點對象;現今我們在處理圖像的過程中亦得見畫家歷程斑斑,以為第五段結論統合。外來的新文化宛如多樣的西方美術派別在中國的土地上輪番或具時刺激傳統文化的反顧與新詮釋。在實效主義高唱的時代裡文化的表現也時而語文轉向或詮釋轉向。舉《雪山苦行僧》等作品為例,說明在圖像中看到了創作的「預設結構」、「曾經存有的特性在某種情況下由將來所締造」於是傳統被再詮釋;「這不單是作 者本人的判斷,還可能是作者存在世界的一個歷史現實」,因為「若無已說之迹,不能顯得今說之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而教化也賴以傳承所以銘記之。 |
目次 | 壹、前言――回顧與建構 158 貳、歷史緣起與新時代使命――二元文化的時代背景 159 參、新時代美術思想的傳統與現代――二元文化特質的再現 164 肆、由圖象作品看傳統與現代二元特質的穿越 167 一、轉識成智的自我超越 168 (一)導師深受明末四僧影響 168 (二)導師摹寫阿姜塔石窟壁畫的借鏡與出新――國際文化交流 172 二、人物畫所展現的人文關懷與生命教化 173 (一)入世人文關懷的解說 173 (二)出世觀的生命教化展現 175 伍、結語 177 參考書目 178
|
點閱次數 | 373 |
建檔日期 | 2022.10.26 |
更新日期 | 2023.09.2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