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作者 |
釋法盛 (著)
|
出處題名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9屆)
|
出版日期 | 2018.09 |
頁次 | 123 - 152 |
出版者 | 圓光佛學研究所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ykbi.edu.tw
|
出版地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圓光佛學院大學部四年級 |
關鍵詞 | 成唯識論; 種子; 種性各別; 唯識性相; 能所一如 |
摘要 | 本文主要消融在理事上錯誤認知衝突,以能所一如的角度作為探究,詮釋性 相圓融的立場,破除小乘與外道之實我、實法之見。本文立於唐玄奘承繼恩師戒 賢所主張種性各別思想,從當時的佛性思想上看似有明顯衝突作為探討。唯識學 以「種性」立量,在當時引起了各宗派相當大的諍議,藉此本文探討玄奘一系的 種性各別與一佛乘作為相關研究,以《成唯識論》為文本作為依據來開展出法相 思想脈絡,試探玄奘一系法相唯識中種性各別,但不代表各別不能成佛的立場, 所提出理、行佛性來會歸一佛乘,在不能成佛觀點上釐清根本矛盾,會歸性相破 二執。以《成唯識論》中明確宣稱,諸無漏種子是寄存托並非阿賴耶識自體的組 成部分,以無漏種子和種性思想的關係與成立,從唯識性相角度分析探討,在探 討唯識性探討能悟的有情,悟入圓成實到勝境位使無漏種子現行。接而提出種子 特性因緣,進而轉化種性,在唯識相所悟,以對「境」的依他起探討正報與依報 相互關係,從無情有性觀點來探討情與無情的相互關係。 |
目次 | 一、緒論 126 (一)研究目的及動機 126 (二)研究背景 126 (三)文獻探討 127 二、唯識種子種性 129 (一)唯識立量探討 129 1.《成唯識論》的阿賴耶識 129 2. 通凡聖的本識 130 (二)種子定義及功能 131 1. 種子定義 131 2. 種子功能 131 (三)種子現行 132 1. 種子義果俱有 132 2. 種子因果俱時 132 三、以唯識性能悟 133 (一)能緣菩提之佛性 133 1. 唯識實性能緣菩提 134 2. 以本有新熏與識分說探討 134 3. 護法新舊合說 136 (二)種子新熏本有的因果 136 1. 有漏無漏種子分類 137 2. 依有漏種子之因緣 137 3. 依無漏種子之因緣 138 (三)種性補特伽羅 138 1. 三乘種性 138 2. 不定性 139 3. 無種性 139 四、五種性轉化可能性 140 (一)種性佛性爭論 140 1. 道生佛性論 140 2. 理行二佛性 141 3. 觀點詮釋不同 141 (二)種性轉化因緣 142 1. 以教義探討 143 2. 以行道探討 143 (三)唯識性相破二執 144 1. 總別通說 144 2. 性相會通 144 五、以唯識相所悟 145 (一)所緣菩提之法性 145 (二)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146 (三)能所不二 146 1. 性相一如 146 2. 以唯識論同圓種智 147 (四)正依二報相互關係 147 1. 無情有性 148 2. 草木成佛 148 3. 環境保護 149 六、結論 149 參考文獻 151 |
點閱次數 | 344 |
建檔日期 | 2023.09.26 |
更新日期 | 2023.09.2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