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吉藏三諦說初探一以《中觀論疏》對〈觀四諦品〉第十八偈解釋為主
作者 釋如戒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11屆)
出版日期2000.08.27
頁次37
出版者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www.chibs.edu.tw/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福嚴佛學院
關鍵詞破病漸捨; 依緣正義釋; 中假義釋; 三是義釋; 第三諦
摘要 吉藏《中觀論疏》中,對於<觀四諦品>第十八偈的四種釋義當中,我們不難發見,(1)第四句的「中道」是第一、二句(有、空)的雙重否定而證成「中道」(從「中假義釋」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此一輪證方式)。(2)四種釋義的主軸理論,是以「中假義」為主的詮釋結構。(3)從這四種釋所依的主軸理論 -「中假義」看來,吉藏對第十八偈的詮釋過程中,不免有傾向三圓融之嫌。特別是在對第十八偈作歸結時說:「『既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亦未曾有一法不是空、不是假、不是中」。這箇中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漢語的主語不明,而產生在詮釋上對緣起、空、假名、中道四概念視為平等地位的同義語。 因此,吉藏在詮釋第十八偈的四句時,也就難免有彼此之間有相互交融的關係出現,而有傾向三諦圓融思想形想了。但是,古藏對於三說之,大體上是以 「約教二諦」為其脈絡來詮釋,會通(二路與)三路,換言之,吉藏是將三該說之內涵放置於「二諦」的詮釋脈絡當中,從其內容看來,吉藏所要處理的工作似乎是二路與三間的會通。但是,我們不如說是,二與中道關係之處理。也就是:真、俗諦與非真非俗諦,有,無與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的問題之處理。
目次一、前言 1
二、《中論》<觀四諦品>第十八陽之分析 3
三、吉藏《中淪疏》對第十八偶之解釋 6
(1)四種釋之意涵 6
(2)四種釋之詮釋方法 9
1、破病漸釋 9
2、依因正義標 10
3、中假義釋 11
4、三是義和 12
四 、吉藏對於三諦說之看法 17
(1)吉藏三諦說之語辭用法 17
(2)吉藏對三諦說論據之態度 24
(3)吉藏三該說之評析 29
五、結論 30
附錄 33
參考文獻 34
點閱次數44
建檔日期2023.10.11
更新日期2023.11.0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370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