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華嚴經》宇宙觀初探──以Bateson心智生態學為理論視角
作者 袁齊笙 (著)
出處題名 2023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出版日期2023
頁次151 - 164
出版者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
出版地臺北, 臺灣 [Taipei,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華嚴經》; Bateson; 心智生態學
摘要本研究以Bateson心智生態學為理論視角,深入探討《華嚴經》的宇宙觀。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和半結構式個別深度訪談法。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法,本研究參考華嚴蓮社所發佈的《新修華嚴經疏鈔》電子資源和歷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等文獻,以深入理解《華嚴經》的核心思想。其次,本研究研析Bateson專書著作及相關學術論文,以深入了解Bateson心智生態學的理論框架和應用。另外,研究採用半結構式個別深度訪談法,實地訪談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以獲得實踐層面的觀點,並有利於研究者進行三角檢證。 本研究發現:首先,本研究運用「地圖不是實際疆域」的理論觀點,解釋了《華嚴經》中的觀察和認識宇宙的方法,強調了超越認知模型的必要性,以直接觀察事物的本質。其次,研究關注「心智過程的判準」,強調《華嚴經》和Bateson 心智生態學中的萬物相互關聯,構成有機整體。第三,研究強調「差異與訊息」的觀念,特別是訊息是由差異所引發的,有助於理解《華嚴經》中的法界概念。最後,研究強調「一元認識論」的概念,即一切事物相互關聯,宇宙是一個整體,呼籲認識有限性,不能完全捕捉宇宙的全貌。 本研究以Bateson 心智生態學的理論視角,深入探討《華嚴經》的宇宙觀,揭示了《華嚴經》中的哲學概念與現代科學和心智生態學之間的共鳴。研究為東西方思想、科學和宗教之間的連結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並為佛教哲學在當代世界的應用開辟了新的可能性。儘管初步且存在侷限性,然為未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目次一、緒論 152
二、研究方法 153
(一)文獻分析法 153
(二)半結構式個別深度訪談法 154
三、Bateson心智生態學做為理論視角 154
四、理論視角下的華嚴宇宙觀 157
(一)地圖不是實際疆域(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158
(二)心智過程的判準(criteria of mental process) 159
(三)差異(difference)與訊息(information) 160
(四)一元認識論與終極的統合(ultimate unity) 161
五、結論 162
點閱次數96
建檔日期2024.11.05
更新日期2024.11.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524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