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廖宮凰 (撰)
|
出版日期 | 2004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
出版地 | 臺灣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國立臺灣大學 |
系所名稱 | 哲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張瑞良;釋恆清 |
畢業年度 | 92 |
關鍵詞 | 法藏=Dharma-store; 大乘起信論=起信論=Mahayana-sraddhotpada Sutra; 真; 妄 |
摘要 | 本論文以《大乘起信論》的「真妄和合」思想為研究主題,通過《起信論》註疏家法藏大師所提出的詮釋架構及觀點—「真如不變隨緣、無明無體即空有用成事」,掌握「真」、「妄」一體兩面的關係,進行深入而有系統的探討與分析;文中包括「真妄和合」觀念之探原、「真妄和合」思想成立之基礎,與「真妄和合」義理的實際功能,以及其落實在現象層面上的運作方式。最後,再從與《起信論》之相較中,突顯出法藏詮釋之特色與價值。「真妄和合」,顧名思義,涉及真實與虛妄間關係的探討。此一思想的發展,大略是從早期如來藏系經典《勝鬘經》,以如來藏為對象,提出法身與煩惱之離而不離的關係開始;之後,《楞伽經》結合唯識思想,則提出染、淨和合的「如來藏識藏」觀念;到了《大乘起信論》更直接以「眾生心」為對象,探討清淨自性與煩惱染汙之間的關係,而提出「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的「阿黎耶識」觀念,繼續加以說明。雖然這些說法,都在解釋、說明真實清淨與虛妄染汙之間的關係,但是,各自所強調的方向與重點,則有所不同;其大致的趨向是:從強調染、淨分離的主客關係,轉換成強調性相不離的和合關係。 |
目次 |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之提出…………………………………………1 第二節 當代研究成果回顧和相關文獻之說明…………………………7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資料 ………………………………………10 第四節 論文架構說明 …………………………………………………11 第二章 「真妄和合」觀念之探原 ……………………………………13 第一節 《勝鬘經》的「和合」思想 …………………………………15 一、如來藏三義………………………………………………………16 二、清淨如來法身與煩惱的關係……………………………………20 三、生死涅槃依如來藏………………………………………………23 第二節 《楞伽經》的「和合」思想 …………………………………26 一、如來藏之定義及其特性…………………………………………27 二、染淨和合的「如來藏識藏………………………………………31 三、流轉和轉依的問題………………………………………………35 第三節 《大乘起信論》的「和合」思想 ……………………………37 一、「阿梨耶識」之文意初探………………………………………39 二、不生不滅之如來藏………………………………………………40 三、如來藏與煩惱和合‧非一非異…………………………………42 四、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的阿梨耶識………………………………46 第三章 從法藏的詮釋進探「真妄和合」思想之成立基礎 …………51 第一節 真如:不變‧隨緣 ……………………………………………54 一、真如不變義………………………………………………………55 二、真如不變與隨緣之關係…………………………………………59 第二節 無明:事用‧即空 ……………………………………………62 一、何謂「無明」……………………………………………………62 二、無明「有體」還是「無體」……………………………………64 三、無明以「空」為體………………………………………………67 四、「無明」在「真妄和合」關係中的定位………………………70 第三節 本覺自德 ………………………………………………………70 一、本覺與真如………………………………………………………71 二、覺與法身…………………………………………………………74 三、從真如面向解釋「本覺」義:翻對妄染顯自德………………76 四、從無明面向解釋「本覺」義:能反對詮示性功德……………82 五、「本覺」在「真妄和合」思想中的定位………………………85 第四章 從法藏之詮釋進論「真妄和合」的功能與作用 ……………87 第一節 根本不覺:真如體上的虛妄法 ………………………………88 一、根本不覺與枝末不覺……………………………………………89 二、從無明面向解釋「根本不覺」義:覆真理……………………91 三、從真如面向解釋「根本不覺」義:隱自真體…………………96 第二節 枝末不覺:真如顯現、無明為緣之「依真起妄」歷程 ……99 一、從無明面向解釋「枝末不覺」義:成妄心……………………99 二、從真如面向解釋「枝末不覺」義:顯現妄法 ………………106 第三節 始覺:真如內熏、妄心起淨之「息妄顯真」歷程…………108 一、始覺與本覺、不覺 ……………………………………………109 二、從真如面向解釋「始覺」義:內熏無明起淨用 ……………111 三、從真如面向解釋「始覺」義:能知名義成淨用 ……………119 第五章 法藏詮釋思想之特色與檢討…………………………………123 第一節 法藏詮釋思想之特色…………………………………………123 第二節 法藏詮釋思想之檢討與省思…………………………………134 第六章 結論 ……………………………………………………………139 參考書目 …………………………………………………………………147 |
點閱次數 | 660 |
建檔日期 | 2005.09.23 |
更新日期 | 2023.04.2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