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之研究(又名小止觀、童蒙止觀) |
|
|
|
作者 |
楊綺育 (撰)=Yang, Chii-yuh (compose)
|
出版日期 | 2006 |
頁次 | 201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hcu.edu.tw/hcu3/content/ird01/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玄奘大學 |
系所名稱 |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
指導教授 | 熊琬 |
畢業年度 | 94 |
關鍵詞 | 觀; 止觀; 小止觀; 童蒙止觀; 止;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坐禪; 天台止觀; 魔; 歷緣修止觀; 治病; 止觀治病 |
摘要 | 本論文主要研究智顗大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又名小止觀、童蒙止觀),它針對初機坐禪如何契入,從修行前身心的準備、調整到正式修行及修行時可能發生的情況一步一步的詳細說明,藉此對學習佛法研究解行並重的實踐(行)的部分,做一個完整修行的實踐方法與理論基礎的論述,讓初學者對修行坐禪有一個初始的面貌。整篇論文是環繞在大師的止觀思想至實踐證果之道,涵括二十五前方便、正修行、善根發相、覺知魔事、治病、證果等。 修行的法門有許多,筆者發現智顗大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不純粹只是接引初機而已,其修行方法、步驟、乃至證果完備無缺,不僅是後來修持的藍本,更是修持坐禪的「法要」,更是學任何法門的「修行」皆不出「止觀」之外。其更特殊的「止觀法門」就是「歷緣對境修」的「止觀生活禪」,它是針對實修止觀的方法而設的,由於智者大師以坐中修為勝,歷緣對境修乃是對於作務之發動起因而為的,文中描述諸緣與境之各別「止」、「觀」修法時,分明簡要。
|
目次 |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5 一、研究範疇 ………………………………………………………………5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7 一、直接與天台止觀有關之論述……………………………………………7 二、天台「止觀、坐禪」思想之論文………………………………………9 第四節 各章節之安排……………………………………………………10 第二章 智者大師止觀思想的形成背景……………………………………12 第一節 止觀的內涵及其理論淵源…………………………………………12 一、源自印度的佛法 ……………………………………………………12 二、止觀的內涵及理論淵源………………………………………………16 三、天台的止觀思想………………………………………………………27 四、小結…………………………………………………………………29 第二節 智者大師的止觀思想背景…………………………………………30 一、生平及時代背景………………………………………………………30 二、師承背景……………………………………………………………32 三、小結…………………………………………………………………36 第三節 智者大師止觀的內涵……………………………………………37 一、智者大師與止觀………………………………………………………37 二、從「修止觀」到「說止觀」…………………………………………40 三、四部止觀………………………………………………………………42 四、小止觀在四部止觀的地位……………………………………………46 五、小結…………………………………………………………………47 第三章 智者大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49 第一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形成背景……………………………………49 一、《小止觀》是《摩訶止觀》之基礎…………………………………49 二、《小止觀》是《釋禪》之節要………………………………………50 三、小結 …………………………………………………………………51 第二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意義與目的…………………………………51 一、修止觀原因與意義……………………………………………………51 二、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修行次第………………………………………53 三、小結…………………………………………………………………55 第三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內容與特色………………………………57 一、全文分為十章………………………………………………………57 二、在修行止觀中的特點…………………………………………………67 三、在修行止觀中的重要性………………………………………………69 四、小結…………………………………………………………………70 第四章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結構與內容…………………………………71 第一節 二十五種修行前的方便行…………………………………………71 一、二十五前方便的意義…………………………………………………71 二、二十五前方便的修行次第……………………………………………76 三、小結…………………………………………………………………93 第二節 正修行 ……………………………………………………………94 一、坐中修 ………………………………………………………………94 二、歷緣對境修 …………………………………………………………104 三、歷緣對境修與坐中修………………………………………………108 四、小結…………………………………………………………………109 第三節 善根發相…………………………………………………………110 一、外善根發相…………………………………………………………110 二、內善根發相…………………………………………………………111 三、分別真偽者…………………………………………………………119 四、小結 ………………………………………………………………120 第四節 覺知魔事…………………………………………………………121 一、煩惱魔………………………………………………………………122 二、陰入界魔……………………………………………………………122 三、死魔 ………………………………………………………………123 四、鬼神魔 ……………………………………………………………124 五、小結 ………………………………………………………………127 第五節 治病………………………………………………………………129 一、病發之相(病因論) …………………………………………………129 二、止觀治病方法………………………………………………………138 三、修止觀之附加價值治病暨養生………………………………………151 四、小結…………………………………………………………………153 第六節 證果 ……………………………………………………………154 一、方便關門 ……………………………………………………………155 二、中道正觀-中觀、息二邊分別止……………………………………158 三、小結 …………………………………………………………………164 第五章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在修行法門的地位……………………………168 第一節 就天台止觀之法門而論 …………………………………………168 一、從天台內部橫切面說 ………………………………………………168 二、從四部止觀論………………………………………………………169 三、就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而論……………………………………………170 四、小結…………………………………………………………………173 第二節 就佛學修止觀之法門而論………………………………………174 一、從歷史源流縱切面說 ………………………………………………174 二、小乘與大乘 …………………………………………………………177 三、從小乘禪論 …………………………………………………………179 四、從大乘禪論 …………………………………………………………181 五、小結…………………………………………………………………183 第六章 結論 ……………………………………………………………185 第一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意義與價值………………………………185 第二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影響 ………………………………………189 參考書目 一、藏經與原典資料…………………………………………195 二、專書與文章……………………………………………………198 三、叢書……………………………………………………………199 四、網路資料………………………………………………………200 五、工具書與電子佛典 ……………………………………………201
表次: 表一:四部止觀著作年代參考表………………………………………………47 表二:二十五方便一覽表………………………………………………………74 表三:衣食具足一覽表………………………………………………………78 表四:掉悔之類別……………………………………………………………85 表五:疑蓋之類別……………………………………………………………86 表六:息之四相………………………………………………………………90 表七:入住出,調身息心之內容表…………………………………………91 表八:三種修止………………………………………………………………97 表九:二種修觀………………………………………………………………98 表十:小止觀的坐姿表………………………………………………………102 表十一:歷緣對境修止觀……………………………………………………105 表十二:六根對六塵時修止觀 ………………………………………………106 表十三:善跟發相有內與外善跟發相簡表…………………………………120 表十四:干擾修行之精魅(十二時獸)………………………………………124 表十五:干擾修行之精魅(三十六獸)………………………………………125 表十六:四大類魔……………………………………………………………127 表十七:《魔訶止觀》、《小止觀》、《瑜伽師地論》等魔之分類表…127 表十八:《小止觀》之病因分析……………………………………………129 表十九:《魔訶止觀》之病因分析…………………………………………13 |
點閱次數 | 897 |
建檔日期 | 2007.03.27 |
更新日期 | 2023.03.2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