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以《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為本的菩薩正行
作者 釋性慧 (撰)
頁次94
出版者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cu.edu.tw/hcu3/content/ird01/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指導教授陳一標
畢業年度94
關鍵詞大寶積經; 普明菩薩會; 菩薩正行; 甚深中觀; 菩薩道; 四法; 三十二法; 真實菩薩
摘要菩薩正行植基於菩薩思想而赴之行動之修行典範,從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乃至大乘佛教三個階段,論述菩薩思想的經論不可勝數。筆者之所以擇定《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之菩薩正行為本研究主軸議題,乃因本經著重於「行」,把止惡、修善、廣度眾生的菩薩行,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裡。以戒慧為本,揭示菩薩思想本源,必須成就三十二法,歷經菩薩行位的嚴格考驗,始名為真實菩薩。本文力求突破傳統囿於泥塑、木雕、石刻、玉琢、畫像等,菩薩像、佛像崇拜觀念,儘可能全面探討菩薩行之實質意涵。除介紹論師們的研究成果,也嘗試指出其中一些問題,並試著倡導菩薩思想應具備的內涵,提出一些觀點。
本文論述菩薩行之開展,大致依循下述議題脈絡加以闡揚:一、敘述撰寫本研究的動機及目的、方法與範圍、文獻回顧。二、依大乘經論中討論有關菩薩思想的形成與特色。論及菩薩行方面,分別以三、階位與四、要點兩方向討論。五、釐清《大寶積經》與〈普明菩薩會〉的結構與組織關係。六、探討〈普明菩薩會〉在「正說菩薩道」中所呈顯的菩薩行對諸論著的影響。七、辨別〈普明菩薩會〉中諸種沙門行的定位。八、最後結論以檢索方式,回顧撰寫本文過程。依序是(1)本經所呈現之要義,(2)菩薩正行之函攝,(3)菩薩功德之闡揚,(4)習甚深中觀津梁,(5)本經是大乘法門之核心,(6)本經對後世之影響,(7)覽勝尋幽之落幕。綜合上述諸議題,本經實為一部策勵影響後世積極修學菩薩道之寶典,獲得諸大乘論師尊古崇新善加引用,希冀菩薩行能真正落實在人類實際生活中。
目次第一章 緒 論……………………………………………………… 1
壹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 研究範圍、方法與預期目標及限制…………………………….. 3
參 研究成果回顧…………………………………………………….. 6
第二章 菩薩思想的形成及其特色……………………………….. 11
第一節 菩薩思想的形成………………………………………………….. 11
第二節 本生菩薩與大乘菩薩之差異及其轉換過程…………………….. 23
第三節 菩薩行與解脫道的差異………………………………………….. 28
第三章 以階位呈現的菩薩行…………………………………….. 36
第一節 從《大事》的四種菩薩到大乘經的四種菩薩………………….. 36
第二節 共三乘的十地階位……………………………………………….. 40
第三節 不共三乘的十地與瑜伽的十地………………………………….. 43
第四章 以要點呈現的菩薩行…………………………………….. 47
第一節 以境、行、果呈現的菩薩行…………………………………….. 47
第二節 以大悲心、菩提願、性空智為本的菩薩行…………………….. 71
第三節 以共不共二乘形式所呈現的菩薩行…………………………….. 79
第五章 《大寶積經》與〈普明菩薩會〉……………………….. 89
第一節 《大寶積經》的集成與各品特色……………………………….. 89
第二節 《大寶積經》與〈普明菩薩會〉經文科判…………………….. 100
第六章 〈普明菩薩會〉「正說菩薩道」中所呈現的真實菩薩行 113
第一節 八種「正行四法」與「邪行四法」的對比…………………….. 113
第二節 正行成就的菩薩三十二法……………………………………….. 122
第三節 以中觀呈顯的菩薩智…………………………………………….. 142
第七章 〈普明菩薩會〉「兼說聲聞行」中所呈現的沙門行…… 149
第一節 聲聞道中的沙門行……………………………………………….. 149
第二節 聲聞行、四沙門略廣釋………………………………………….. 158
第三節 善不善學沙門對照……………………………………………….. 164
第八章 結 論……………………………………………………… 167
一 本經呈現之要義………………………………………………….. 167
二 菩薩正行之函攝………………………………………………….. 168
三 菩薩功德之闡揚………………………………………………….. 168
四 習甚深中觀津梁………………………………………………….. 169
五 本經是大乘法門之核心………………………………………….. 169
六 本經對後世之影響……………………………………………….. 171
七 覽勝尋幽之落幕………………………………………………….. 172
參考文獻 …………………………………………………………….. 175
點閱次數487
建檔日期2007.07.27
更新日期2023.03.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587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