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唐梁肅(753~793) -- 大曆, 貞元間的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 |
|
|
|
作者 |
郭中翰 (撰)
|
出版日期 | 1998 |
頁次 | 160 |
出版者 | 國立清華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nthu.edu.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國立清華大學 |
系所名稱 | 歷史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陳弱水 |
畢業年度 | 86 |
關鍵詞 | 梁肅=Liang Su; 文章; 性命; 文學批評=Literary criticism; 三教關係; 中國思想史=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The restoration of literary compositions; The learning of nature and destiny; Syncretism |
摘要 | 從唐玄宗天寶年間到德宗貞元初年(ca.742-793)這半個世紀裡的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是本論文關注的兩條思想文化線索。文章中興是指「以蕭穎士、李華、賈至、獨孤及、梁肅五人為主的文士集團的文章見解、文學作品和他們推廣這種見解、文學作品和他們推廣這種見解的努力」,這個總體;性命之學則指唐代一些文士「對於人的內在在心性、終極關懷這方面精神領域的探索思考和相關資源」。分別處於文學和宗教這兩個(唐代重要的)文化領域的這兩項議題,既是當時某些承繼其先文化傳統的文士注目的焦點,也是其後元和年間(805-820)韓愈、柳宗元、李翱等文士在鼓吹古文寫作時的思想重心,甚且還關涉到北宋古文運動和宋代理學心學出現、興起時的若干中心議題。因此,筆者將「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稱之為本論文關注的兩條思想文化「線索」。本論文內容的主體,是梁肅的生平事蹟及其思想的兩個面向。筆者針對梁肅其人及其思想進行細緻而深刻的研究,希望能夠展示出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這兩項議題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特性。論文的主體分為兩部分,前半部(一、二兩章)考察梁肅的現存作品和重要事蹟,後半部(三、四兩章)探討他對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的構想和立場。關於著作,在《全唐文》所收六卷梁肅的文章之外,筆者發現之前推定為已亡佚的三篇半作品,並將全文錄於附錄二。至於他的生平,筆者至少有三、四處不同於前人研究的新發現,請見第二章第五節對一、二兩章所作的小結。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在現代的中文學界裡,由於常被視為與「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和「宋明理學心學的興起」有關而被提及,但是也往往因此被忽視而未能正面處理。筆記者結論和口試的答辯中強調,以「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和「宋明理學心學的興起」這樣目的論式的史觀看待梁肅及其前輩是相當成問題的;因此嘗試以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的這種構想方式來切入他的思想,同時描繪出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這兩者所處的(一個可能的)脈絡。或許像本論文這樣子的嘗試可能可以推進學界目前相關研究的邊界,也能略窺前人所忽略,乃至於未能解釋的幾個問題。最後,必須事先知會讀者的是,因為聚焦於文章中興和性命之學這兩項議題,同時受限於學者目前的學力和修為,所以本論文並未全面地呈現梁肅的思想整體。梁肅是高僧湛然(711-782)的入室弟子,與天台宗的關係十分密切,並且將十卷的《摩訂止觀》刪節為《刪定止觀》六卷,對於天台佛學有相當的造詣。本論文未處理梁肅思想中的這個重要側面,因此並未呈現他思想的整體,這點還望讀者注意並見諒。 |
目次 | 前言 問題意識 研究範圍和章節安排 現存的梁肅作品 三部總集的版本 第一章 家世與早年生涯 第一節 家世,郡望,里居 第二節 婚姻和子嗣 第三節 早年交友漫遊的經歷(從函關到江南,廿七歲 以)前 第二章 從制科及第到翰林學士 第一節 赴長安應試和仕宦的簡要經歷(廿七歲以後) 第二節 右拾遺,修史和揚州幕府(約自卅二歲卅七歲) 第三節 任右補闕,翰林學士的長安生涯(自卅七歲起至 四十一歲去世為止) 第四節 簡要的年譜 第五節 梁肅的生平與作品--小結 第三章 文章中興 第一節 政,道和士人的出處進退 第二節 文本於道的文學理論 第三節 對應理論和文史之學 對應理論 文史之學 第四節 獨孤及和梁肅對別集序的創新及其意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性命之學 第一節 <神仙傳論>:立基於道家和玄學的神仙觀 第二節 <止觀統例> 和 <心印銘> 第三節 語詞概念與佛道二家(三教關係) 像中的儒釋道三教 道家的真與佛家的真 第五章 結論 |
點閱次數 | 413 |
建檔日期 | 1999.07.28
|
更新日期 | 2023.01.1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