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法華三昧懺儀》靈感錄之研究=A Research on the Sympathetic Resonance Recordof Lotus Sutra Samadhi Worship and Repentance
作者 黃麗芬 (撰)
出版日期2017
頁次132
出版者佛光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ebsite.fgu.edu.tw/
出版地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佛教學系
指導教授釋永東
畢業年度105
關鍵詞懺法=Repentance ceremony; 懺悔=repenting; 法華三昧懺儀=Dharma Flower Samadhi Repentance Ceremony
摘要從遠古時代,宗教信仰始終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生活傳統,甚至是人類的文明、思想、社會、政治、經濟等發展的重要一環。一切宗教形式雖然有其共同特徵,都是對於生存、生死與罪惡等等問題,有很大的關連。而儀式則是宗教活動的軌範,透過宗教儀式,宗教目的得以圓滿的呈現。尤其禮佛拜懺行持在中國佛教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所謂「懺悔」是消除宿業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止惡修善必須的過程,業障既因惡業所造成的,因此必須先消除惡業,業障方可望消除。但應如何懺悔才能消除業障與惡業?依照懺悔法門,則需要正確的儀軌,方可達到懺悔目的。佛教東傳來至中國以後,中國祖師大德們根據經論所說的懺悔原理與方法,編撰的懺法,供佛教信眾作為懺悔之用。祖師大德們對於佛教所作的努力與貢獻,使佛教能本土化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與信仰,這是有目共睹。然而一種法門流傳久了,往往流於形式化的傾向,失去了其內在精神,逐漸偏離佛教懺悔的真義。
縱觀中國佛教發展將近一千四百年的《法華三昧懺儀》,具有何種精神意義與特質?隨著時代變遷,《法華三昧懺》懺法又有何改變?其宗教儀式教化功能為何?基於上述疑點,本文嘗試以《法華三昧懺》懺法與感應事蹟為主題,探討此懺法之歷史、義理、思想以及其實踐價值。藉此學習過程能提升信眾們對拜懺的認知,進而增強對佛法的信心。

Religious faith has long been a way of life of humankind since very ancient times,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and thought as well as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l forms of religion have some common features which are largely related to mankind’s existence, life, death, crime, etc. And ceremonies are the mainstay religious activities through which religious objectives are satisfactorily manifested. Among the many religious ceremonies, worshipping the Buddha and attending the repentance ceremony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Buddhism.
“Repentance” is a main means of eliminating the karma of previous lives, and is a necessary process towards stopping the evil and cultivating virtue. Karmic hindrance being the result of bad karma, its elimination thus begins with the removal of bad karma. But in what way should repentance be carried out that will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getting rid of karmic hindrance and bad karma? Dharma methodology dictates that only the correct ceremony will achieve such objective. Since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Chinese patriarchs and virtuous monks have produced a set of repentance guidelin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y of repentance found in various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treatises for the use of repenting Buddhist followers. It is evident that such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 patriarchs and virtuous monks have turned Buddhism into a popular religious faith among the local population. However, it is easy for methodology to degenerate to mere formalism with the pass of time, and to lose its intrinsic spirit, getting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from the true purpose of Buddhist penitence.
When we examine the “Dharma Flower Samadhi Repentance Ceremony” that have developed for close to 1,400 years along with Chinese Buddhism, we wish to find out its spiritual significance and features, the changes it underwent along the way, as well as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as a religious ceremony. For these purposes, we make the way of repenting as laid out in the “Dharma Flower Samadhi Repentance Ceremony”, the effects it generated and reports thereof as the theme of this essay, and probe its history, theory, thinking and practical value, with a view to elevating the knowledge of devotees in repentance ceremony and reinforcing their belief in Buddhism.
目次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xiii
表目錄 xiv
第 一 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2
二: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3
一: 研究方法 3
二: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4
一: 佛教懺儀的研究文獻: 4
(一) 專書: 4
(二) 期刊論文: 5
(三) 學位論文: 6
二: 智者大師《法華三昧懺》的研究文獻 6
(一) 專書: 6
(二) 期刊論文: 7
(三) 學位論文: 8
第 二 章: 智者大師的思想背景與懺罪思想 11
第一節: 智者大師的生平與時代背景 11
第二節: 智者大師的師承背景 13
第三節: 智者大師的罪業觀與懺悔法門 18
第 三 章: 《法華三昧懺儀》之概觀 21
第一節: 《法華三昧懺儀》之緣起 21
第二節: 《法華三昧懺儀》之組織與結構 23
一: 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 24
二: 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 24
三: 明正入道場三七日修行一心精進 25
四: 明初入道場正修行方法 26
五: 略明修證相 28
第三節: 《法華三昧懺儀》的特質 29
一: 懺悔與禪定並重: 29
二: 事懺與理觀融攝 29
三: 圓融實相觀法 30
四: 創新與繼承性 32
第四節: 懺悔、祈禱和發願之功能 33
第 四 章: 《法華懺》之「菩薩應化」實例解析 38
第一節: 「普賢現身」之實例分析 46
一: 普賢乘白象王 47
二: 普賢變像感舍利 47
三: 普賢化現 48
四: 普賢授正法 48
五: 普賢放光 48
第二節: 「觀音顯現」之實例分析 49
一: 見觀音日輪中 50
二: 觀音舒指注甘露 50
第三節: 「文殊顯身」之實例分析 51
第四節: 「韋馱護法」之實例分析 52
一: 韋天行懺室 52
二: 韋䭾求護法 52
第 五 章: 《法華懺》之「神感奇異」實例解析 57
第一節: 「神感瑞應」之實例分析 63
一: 龍天請講 63
二: 魔業禪鬼頓散絕 64
三: 連床行空 64
四: 儼在光中 64
五: 舍利浮光瑩然 65
六: 母夢師擎日 65
第二節: 「洞悟佛意」之實例分析 66
一: 解語言陀羅尼 66
二: 檉栢樹盡捨經臺 67
三: 閱經渙然氷釋 67
四: 四明尊者深談法相 67
五: 見道場華現 68
第三節: 「感靈獲瑞」之實例分析 68
一: 神人持戟 69
二: 神人施金鑄像 69
三: 神人跪師前 69
四: 神人指路 70
五: 大舟惟師坐以行 70
六: 尊者以犀角如意 71
七: 感四明尊者顯現 71
第四節: 「鳥獸馴狎」之實例分析 72
一: 杖叩群虎說法 72
二: 連牀行空 73
三: 鳥雀旁止馴狎 73
第 六 章: 《法華懺》之「往生瑞應」實例解析 76
第一節: 「佛菩薩來迎」類的分析 82
一: 眾聖相迎 83
二: 見琉璃佛與二菩薩 83
三: 覩佛來迎 84
四: 佛來吾歸安養 84
第二節: 「光明奇樂異香」類的分析 85
一: 雨花異香凝結 85
二: 光照楹內 85
三: 坐化異香不歇 86
四: 天樂四列塔光如月 86
五: 異香久歇 86
六: 化佛來迎 87
第三節: 「示寂瑞應」類之分析 87
一: 同一色光示滅 88
二: 當生兜率 88
三: 冥王繪像頂禮 88
四: 白蓮平後地生秋 89
五: 定生安養 90
六: 雲端有僧西去 90
七: 闍維舍利無算 91
八: 端坐書偈而寂 91
九: 書偈而逝 91
第四節: 「舍利瑞應」類的分析 92
一: 塔頂放光 93
二: 闍維舍利無算 93
三: 舌相不壞如蓮 94
四: 茶毗得舍利 94
五: 舍利燦然 95
六: 茶毗舌如青蓮 95
七: 荼毗放金光 96
第五節: 《法華三昧懺》感應實例的遞變 98
第 七 章: 結語與建言 104
參考資料 109
一: 原典 109
二: 專書 111
三: 期刊論文 113
四: 學位論文 114
五: 工具書 115

圖目錄
圖1、懺悔與原諒與意識的關係 35
圖2、透過神性智慧的轉化 36
圖3、《法華懺》靈感分類與比率 41
圖4、「菩薩應化」分類與比率 44
圖5、「神感奇異」分類與比率 61
圖6、「往生瑞應」分類與比率 82
圖7、歷朝《法華懺》靈感實例發展趨線圖 99

表目錄
表1、《法華三昧懺儀》研究相關文獻一覽表 9
表2、智者大師四懺法之對照表 33
表3、《法華懺》靈感實例彙整表 39
表4、《法華懺》「菩薩應化」實例彙整表 43
表5、《法華懺》「菩薩應化」實例之四分類摘錄表 45
表6、《法華三昧懺》「神感奇異」實例彙整表 60
表7、《法華懺》「神感奇異」實例之四分類摘錄表 62
表8、《法華懺》「往生瑞應」實例彙整表 79
表9、《法華懺》「往生瑞應」實例之四分類摘錄表 81
點閱次數499
建檔日期2020.02.18
更新日期2023.01.0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995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