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吉藏《金剛般若疏》的心相觀哲學=Jizang’s Philosoph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ind and Phenomenon from Commentary on the Diamond Sutra
作者 邱仕鑫 (撰)=Chiou, Shih-hsin (compose)
出版日期2020
頁次106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t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貴傑
畢業年度108
關鍵詞吉藏=Jizang; 三論宗=San-Lun-School; 金剛經=Diamond Sutra; 心=Mind; 相=Phenomenon
摘要本文針對中國三論宗師嘉祥吉藏對於《金剛經》的義理詮解著作——《金剛般若疏》進行研究,主題為探討中國佛教哲學裡兩個重要概念:「心」與「相」之間的關係。藉由吉藏《金剛般若疏》在心相關係的哲學探究,有助於為影響漢傳佛學的重要典籍《金剛經》提供一個中國三論宗式的哲學詮釋。
本文一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介紹研究方法、相關研究回顧以及確立研究主題。第二章,透過吉藏對《金剛經》中的第一個問題,亦即「降伏心問」的講述,說明吉藏對「心」的理解。第三章,討論吉藏對「相」的分析。吉藏綜合了兩種解釋架構,指出所有的「相」都具有被視為錯誤理解的一面,包括方法論本身亦是如此。第四章,闡釋吉藏對心相關係的看法。吉藏以「取」、「住」、「不取」與「不住」等概念,辨明在「心」「相」之間的適當關係。第五章,論述吉藏超絕於原來心相關係之探討,試圖指引讀者領悟佛家的究竟真實——「諸法實相」。第六章,總結本文的研究成果,顯示吉藏在《金剛經》中展現的心相觀哲學。

This master’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Buddhist Jizang’s Commentary on the Diamond Sutra. In order to realize how Jizang interpreted Diamond Sutr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wo important Chinese Buddhism philosophy concepts: “mind” and “phenomenon.” Jizang’s Commentary on the Diamond Sutra, especially 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ind” and “phenomenon,” could provide the Chinese Buddhism San-Lun-School a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mond Sutra.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establishes the investigated topic.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how Jizang explains the first question in Diamond Sutra—how to confront the mind of annoyance—and through his answer shows Jizang’s understanding of “mind.”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Jizang’s analysis of “phenomenon.” He combines two methods to explain that all “phenomenon” could be shown to be a wrong way of thinking, including the method of itself. The fourth chapter expounds Jizang’s idea of the mind-phenomenon relation. He uses concepts like “attachment,” “abidingness,” “non-attachment,” and “non-abidingness” to elucidate the appropriate relation between “mind” and “phenomenon.” The fifth chapter details Jizang’s transcendence of the original mind-phenomenon relation, attempting to lead the reader to comprehend the ultimate reality of Buddhism. The final chapt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ing Jizang’s philosophy of mind and phenomenon in Diamond Sutra.
目次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 2
第二節 研究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9
第四節 研究主題 10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1
第二章 「心」之意涵的詮解 13
第一節 「發心」應具備之涵養 14
一、「四心」的意涵 15
二、「慈悲心」與「般若心」 18
第二節 「安住」菩提心願 19
一、「住」於大乘般若 19
二、「後願」蘊含「前願」 20
第三節 以「檀」為首之「六度相攝」 21
一、「六度」修學的法義 21
二、「檀」義總攝修行 24
第四節 以「慈悲」與「般若」降伏其心 25
一、「發菩提心」降伏凡夫與小乘的顛倒心 25
二、「大慈大悲」降伏貪瞋痴等煩惱心 26
三、「慈悲」結合「般若」降伏煩惱 28
第三章 「相」之意指的考察 31
第一節 破除「四相」之實體 31
一、「四相」的論述焦點在「我」 31
二、對於「我」的追究 33
第二節 論破「法相」之有無 36
一、以「法相」為實有的遮破 37
二、以「無法相」為實有的遣除 42
三、破「有相」之黏著 42
四、除「無相」之執定 43
第三節 遮除「有」破而「空」存的偏邪 44
一、「我相」即是「非相」釋義 44
二、對治「空觀」留存之偏「病」 46
第四章 「心」「相」之關係的探討 49
第一節 「心」對「相」的取與不取 49
一、煩惱來自「心」取「相」 50
二、執著即是「心」取「相」而住 52
第二節 「心」對「相」的住與不住 54
一、以「不住一切法」而「住於般若」 54
二、「成發心」與「泯發心」不二 56
三、雙破「能行」與「所行」的無住修行 57
第三節 「心」無住「相」的般若觀行 60
一、「無住」生「心」 60
二、「無住」「相」行 63
三、「心」「相」如幻 64
第五章 「心」「相」關係之超絕與轉化 67
第一節 超絕於「言教之相」的「不可說」 67
一、「實相」於言說的限制 68
二、「言教」之指的效用 71
第二節 「究竟真實」與「得」之論議 74
一、「不可得」的責難與回應 75
二、「無所得」的困難與消解 78
第三節 「般若心」悟「諸法實相」 80
一、「心」以「般若」解明於「惑」 81
二、「即心」與「離心」的論爭 83
三、從「心迷」轉向「心悟」 85
第六章 結論 87
參考書目 93
DOI10.6342/NTU201904407
點閱次數285
建檔日期2021.11.04
更新日期2023.01.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697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