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天台智顗的止觀與懺法之研究—以《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為中心=Tien-Tai Buddhism Master Zhi-yi Practice Method & Kṣama Study –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Śamatha and Vipaśyanā Meditation” as the Center
作者 蕭舜子 =Hsiao, Shun-tzu
出版日期2014
頁次73
出版者法鼓文理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dila.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法鼓文理學院
系所名稱佛教學系
指導教授陳英善
畢業年度103
關鍵詞智顗=Zhi-yi; 天台止觀=Tien-Tai Samatha and Vipasyana Ksama practice; 懺法; 修行方法;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amatha and Vipasyana Meditation; 懺悔=Ksama
摘要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探究並歸納智顗天台止觀的修行方法《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一書的特色及其內涵對禪修行者的幫助,與天台止觀和懺悔行門兩者之間的修行關聯性。本文的論述核心是側重在天台止觀禪法和懺悔法門的理解和實踐。同時,本文討論到天台宗的懺悔思想與懺悔修持的發展和功能,以及懺悔修持與修習《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關係。本文依據命題分成五個部分論述,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主題、研究方法與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之評析。第二章梳理天台宗的創立淵源與背景、天台止觀的傳承與發展、《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重要性。第三章歸納論述《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修行方法,並說明止觀前緣與止觀正行的修行內涵與結構。第四章是天台的懺悔思想與修行方法部分,論述漢傳佛教懺悔的意蘊、大乘佛教的戒律與懺悔法門、天台懺悔思想的內涵與意蘊。最後,第五章則是本文的結論。

This study addresses and aims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practice of Tien-Tai Buddhism Master Zhi-yi Practice Method and focus on the book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Śamatha and Vipaśyanā Meditation” , then demonstrates that the book is significant in benefiting a meditation practitioner. Also, to find out the relevance between two practices Tien-Tai meditation and Kṣama practice.
This study mainly discusses and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Tien-Tai Buddhism practice method of Śamatha and Vipaśyanā Meditation and Kṣama practice. Meanwhile,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In the first one, it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 assessment to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second section, it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Tien-Tai Buddhism and the critical role to meditation practitioners of the book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Śamatha and Vipaśyanā Meditation” by Master Zhi-yi. The third section, summarizes and explains about meditation method,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book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Śamatha and Vipaśyanā Meditation” by Master Zhi-yi. The fourth section is to discuss the implication of Kṣama practice in Chinese Buddhism which including the implication of Kṣama in traditional Mahayana Buddhism and Kṣama in Chinese Buddhism; also it discusses the thoughts and meanings of Kṣama to Chinese Buddhism. The final part i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目次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與主題
二、 研究範疇與研究方法
三、 本文研究範疇
四、 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節 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之評析
第二節 論文架構說明
第二章 天台智顗止觀的創立淵源與傳承
第一節 天台宗的創立淵源與背景
第二節 天台止觀的傳承與發展
第三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重要性
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是止觀法門的梗概
二、適用於止觀禪修的初學者
三、圓頓止觀的前行
第三章《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的修行方法
第一節 止觀前行
一、 俱緣
二、 訶欲
三、 棄蓋
四、 調和
五、 方便行
第二節 止觀正行
六、 正修止觀
七、 善根發相
八、 覺知魔事
九、 治病
十、 證果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天台的懺悔思想與修持方法
第一節 漢傳佛教懺悔的意蘊
一、 中國漢傳佛教懺悔思想的時代背景
二、 中國敦煌的懺悔儀禮
第二節 大乘佛教的戒律與懺悔法門
第三節 天台懺悔思想的意蘊
一、 天台的懺悔儀禮
二、 天台的懺悔方法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一) 典籍資料
(二) 專書、專論
[附錄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科判圖
點閱次數398
建檔日期2022.09.22
更新日期2023.01.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4963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