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魏晉南朝命運觀:儒釋道三家的理論與實踐=The Concept of Fate in Wei-Jin and Southern Dynasties: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ree Religions
作者 劉永中 =Liu, Yung-chung
出版日期2018
頁次177
出版者國立清華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thu.edu.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張永堂、李卓穎
畢業年度106
關鍵詞命運觀=Fate Destiny; 葛洪=Ge Hong; 釋慧遠=Hui-Yuan
摘要本論文的意義與背景,關注的時間段,是兩漢統一帝國崩解,到魏晉南朝的時代。在此時期,政治分裂,離心勢力不斷的發展,導致政治、社會與文化轉變的契機。於此同時亦有印度文化的進入與傳播,以及本土宗教道教的興起,進一步對兩漢以來的文化傳統有所衝擊,並擴大了中古知識界與思想界。特別是宗教性的思想,超越性的追求,是兩漢儒家所忽略的。因此,造成了三教爭鳴的局面,以及思想異質多元的環境。然而,三教所共同關心的議題,是關於個體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化約為以下幾個主題,就是個體自覺的議題:個體自覺=重新界定個人與宇宙、自我與國家、自我與道德秩序、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本論文主要的章節是儒者的命運論、道者的命運論以及佛家的命運論。在儒者的命運論當中,主要以李康及劉孝標的兩篇文章為考察中心。兩人的思想反映了統一帝國崩潰之後,儒家士人關心的重點,如何從集體的命運轉變道個體的命運。在道者的命運論中,是以葛洪的抱朴子內外篇為例。葛洪的學術思想從兩漢儒學、老莊,走向黃老之學,最後歸抵於神仙之學。葛洪提出的仙人可學論,是來於他「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信念,透過養生、養形、養性,而達到生命之不死與永恆。在佛家的命運論中,以廬山釋慧遠的因果報應三世為考察中心。慧遠運用佛教的緣起法來解釋生命的現象,透過緣起法與因果法則,指出生命是來自於佛法中的十二因緣,特別是無明與貪愛。因為無明與貪愛,所以有了生命的執著與形體,個而形成了業,而業就是善惡報應的主體。因此擴大了儒家重視現世,以一生一世為思考長度的時間流。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concept of fate in Medieval China, focusing on the Wei-Jing and Southern period. The following chapters examine Confucianist, Daosit, and Buddhist’s concept of fate respectively.
In Confucian’s theory of fate, the main focus are two articles by Li Kang and Liu Xiaobiao. These two authors articles reflect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unified Chinese Empire, scholars began to concern about individuals fate instead of collective destiny. From the Li Kang and Liu Xiaobiao’s articles can be seen both of them on the one hand affirmed the existence of life, but in clarifying the fate of the objective restrictions on people, they pay attention to where people can play a moral subjectivity side.
In Daoist tradition, Ge Hong purpose a concept of becoming Hsien and methods for achieving immortality. His book Baopuzi provides the most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account on how to avoid illness, cure disease, and attain immortality. For Buddhist Hui Yuan he preach the original teachings of Buddha about origins of life, and using the law of Karma to explain new concepts of fate from Buddhist perspectives.
目次第一章 序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方法 2
第三節 論文意義與要點 16
第二章 儒者命運觀 19
第一節 東漢魏晉以降命運論的主要論述與發展 19
第二節 李康與〈運命論〉 29
第三節 劉孝標與〈辨命論〉 35
小 結 中古命運論中的歷史意識與典範 41
第三章 道者的命運觀:以葛洪為例 45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以《抱朴子外篇》自敘為中心 45
第二節 葛洪《抱朴子外篇》,儒家關懷 52
第三節 葛洪《抱朴子內篇》,仙道為本 73
小 結 83
第四章 佛家的命運觀:以釋慧遠為例 85
第一節 釋慧遠的生平與時代:以《梁高僧傳》為中心 85
第二節 〈明報應論〉 97
第三節 〈三報論〉 103
小 結〈明報應論〉與〈三報論〉與的思想特色 107
第五章 儒釋道命運觀的實踐 109
第一節 儒者改命的實踐:以風水為例 109
第二節 道者改命的實踐:以葛洪《抱朴子內篇》為中心 115
第六章 結論 120
參考書目
附錄 125
132
點閱次數255
建檔日期2022.10.03
更新日期2023.01.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037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