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乘佛教智慧與願行的表徵--論華嚴經中文殊與普賢的形象
作者 婁靜華 (著)=Lou, Ching-hua (au.)
出版日期2007
頁次140
出版者玄奘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指導教授陳一標
畢業年度95
關鍵詞文殊; 普賢; 大乘
摘要本論文研究目的主要為探求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在華嚴經中的形象,大部華嚴經是由諸多單行本集合而成,而從早期譯經師所翻譯出來的經典,其中不乏華嚴經的先驅.因此本論文先鎖定初期大乘經典的範圍,以地毯搜尋方式,追尋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在初期大乘經典展現的相貌,確實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都各自在獨特領域嶄露頭角.
文殊菩薩向來以智慧著稱,住在甚深的首楞嚴三昧中,他是古佛再來,諸佛之師;文殊法門展現般若空觀的思想,及中道不二的教義;他的本願及欲建立剎土的莊嚴殊勝,非其他淨土可與之比擬.到了華嚴經,文殊菩薩擔任啟信的代言人,勸眾生發菩提心,扮演善知識的善巧方便,引導初機者進入佛法大海.另一方面,普賢菩薩在初期大乘經典展現的相貌,主要有普賢信仰及懺罪法門的出現;到了華嚴經,普賢菩薩寄位於等覺位,他是華嚴教主毘盧遮那佛的代言人,以舉出佛果莊嚴教導眾生產生好樂心相信佛陀的證悟.又普賢菩薩在離世間品與普慧菩薩有普賢答難二千酬之壯舉,完整地教導眾生如何修行菩薩道的實踐.而普賢行願與導歸極樂的關係,令人審思華嚴法門的最終歸宿在於西方淨土.最後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在入法界品交會,循循帶領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經過一百一十座城池,讓善財童子證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
第三節 前人研究回顧
第二章 初期大乘經典的集成情形
第一節 初期大乘經典的觀念與定位
第二節 華嚴經的集成
第三章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在初期大乘經典的出現與意義
第一節 文殊菩薩在初期大乘經典展現的相貌
第二節 普賢菩薩在初期大乘經典展現的相貌
第四章 文殊菩薩在華嚴經的形象
第一節 引導初機者進入佛法
第二節 扮演善知識的善巧方便
第五章 普賢菩薩在華嚴經的形象
第一節 普賢菩薩在華嚴經的地位
第二節 普賢行的實踐基礎
第三節 普賢行願與導歸極樂的關係
第六章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在入法界品交會之意義
第一節 華嚴祖師對入法界品證入法界之見解
第二節 起信與願行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點閱次數54
建檔日期2023.04.13
更新日期2023.04.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878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