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靈芝元照淨土思想之研究=Lingzhi Yuanzhao on the Pure Land
作者 陳玲英 (撰)=釋傳徹 (compose)
出版日期2013
頁次177
出版者南華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3.nhu.edu.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國清=Huang, Guo-qing
畢業年度102
關鍵詞元照; 持名念佛; 觀佛三昧; 凡夫往生; 己心彌陀
摘要靈芝元照(1048~1116),在宋代諸宗歸於淨土的立場中,屬於戒、淨併修的先驅者。本論文宗旨在研究元照淨土觀之思想義涵,並彰顯元照《觀無量壽佛經義疏》與《阿彌陀經義疏》的義理價值。
元照本授學於天台系統,然而天台系的淨土教主旨是從空假中的三諦圓融、諸法實相的教義背景下對淨土念佛的解釋,即是重視以天台諸法實相為所緣境的理觀念佛。而在元照著作的《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之中,為使眾生悟佛知見,宣揚依根機之利鈍而作為區別事理二觀之根據,而有了娑婆入道教觀、淨土往生教觀。事理二觀以理而言,心與佛是無差別,但為觀法之形相,對上根機者是理觀,而對下根機者則成事想。彌陀的佛身觀,元照是依據天台之說,以法身為中心總管報身與應化身,而報身、應化身的差別,是由眾生之根機利鈍而有所不同。
對於持名念佛,元照列了的五個修行要點,以「耳聞」、「口誦」佛號作為最初方便,使眾生粗重的妄想執著逐漸淡化,禪定與般若的善根透出,彌陀名號的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此一念心體即彌陀功德、相好、光明等一切極樂莊嚴妙相,皆是心佛同體的法界圓融理具事造之妙覺圓明心體。元照與善導都主張娑婆往生攝受之根機皆是凡夫,依眾生根性予以觀佛或持名的修行方法,與天台系的淨土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被認為元照接受了善導稱名念佛為多善根、凡夫同沾九品之說。極樂淨土觀方面,認為元照受到善導淨土教的影響而闡釋了指方立相的淨土。儘管如此,善導的指方立相淨土觀與元照的淨土觀,基本上是有所差異的。
目次第一章緒論 3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研究方法 9
第三節當代研究文獻述介 11
一、中國淨土學的相關研究 11
二、靈芝元照的研究 14
第四節論文架構 16
第二章中國彌陀淨土思想之發展 18
第一節彌陀淨土經典編譯概況 18
一、《無量壽經》19
二、《佛說阿彌陀經》28
三、《觀無量壽佛經》32
四、《無量壽經優婆提舍》39
第二節宋代以前彌陀淨土信仰的開展 45
一、曇鸞之他力本願說 45
二、道綽承上啟下的淨土思想 51
三、善導淨土思想的集其大成 55
第三節宋代佛教文化環境與淨土佛教面貌 65
一、宋代佛教文化環境 66
二、宋代淨土佛教面貌 71
第三章靈芝元照的生平與著作 79
第一節靈芝元照的生平 79
一、元照的出家與修學 80
二、元照歸入淨土教的動機 83
第二節靈芝元照的著作 86
一、戒律 87
二、淨土 89
第四章《觀無量壽佛經義疏》的思想解析 94
第一節《觀無量壽佛經義疏》的解題與結構分析 95
一、解題與教起因緣 96
二、教相判釋的定位 101
第二節彌陀淨土的觀佛思想 105
一、觀佛思想──事理二觀的根機說 106
二、觀心、觀佛論 109
三、佛身論 112
四、佛土成因 116
第三節元照對「往生行因」的看法 120
一、凡夫同登九品 120
二、「十六觀」是真實有效之往生方法 126
第四節十六觀行之修證方法 128
一、初所觀境與淨土依報莊嚴 128
二、淨土正報觀 131
第五章《阿彌陀經義疏》的思想解析 144
第一節《阿彌陀經義疏》的解題與結構分析 144
一、 就義門而言 145
二、 就經題而言 148
三、 就經文三段分科而言 149
第二節持名念佛的修持內涵 153
第三節信願行三法具足說 156
第六章結論 161
參考文獻 171
一、《大正藏》、史志 171
二、當代中文著作 174
三、外文中譯 175
四、日文書藉 175
五、中文期刊論文 176
點閱次數59
建檔日期2023.06.05
更新日期2023.06.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218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