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南北朝至唐代的佛圖澄傳說研究=The Legend of Fo-Tu-Cheng Study from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o Tang Dynasty
作者 黃韻璇 (著)=Huang, Yun-hsuan (au.)
出版日期2023.06.19
頁次147
出版者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s://chinese.ncc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楊明璋
畢業年度111
關鍵詞神異=Miraculous deeds; 佛圖澄=Fo-Tu-Cheng; 佛教傳播=The spread of Buddhism
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佛圖澄為核心,探討從南北朝發跡的佛圖澄在後續流傳過程的分析。佛圖澄在過往研究中,主要著重於討論佛圖澄傳記中的神異事跡分析,並從其傳記中探討佛圖澄與為政者的互動關係。而在本文中,筆者將以南北朝至唐代時期為主,透過蒐集、整理與佛圖澄相關的文獻記載,將不論是書面流傳或以口頭傳播為主的相關記載,皆收錄後加以統整、分析,嘗試探討在不同文獻記載中佛圖澄的形象。爾後從佛圖澄相關的神異事跡分析,透過類型化的分類,分別從身體、咒語與物等三個類型來分析佛圖澄相關的神異事跡。
  在此把書面流傳的文獻記載,依照收錄、撰寫人物的身分加以區別,並存撰述者身分的差異性,探討對於傳主情節與形象的形塑上,是否產生差異。後續探討佛圖澄在民間流傳過程中,釐清書面流傳與口頭傳播上的差異。同時也可見佛圖澄從原先既有書面流傳的人物傳說,漸漸轉為風土傳說,在當地與地景結合,而使佛圖澄傳說與當地結合。
  過往研究皆著墨於佛圖澄的神異事跡,並透過神通的方式討論。而在本文中透過類型化的方式,區分成身體、咒語與物相關的神異事跡加以分析,嘗試深入探討從不同類型上,佛圖澄如何透過身體、咒語和物來施展神異。以此可見佛教初傳入中土之際,如何在中土被百姓、君王所接納,以及後續與中國既有的宗教信仰的相互影響。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研究目的 1
(一)研究背景、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 6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7
(一)佛圖澄研究成果概述 8
(二) 其他僧人神異故事研究成果概述 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20
(一)研究方法 20
(二)章節架構 21
第二章 歷史敘述的佛圖澄 25
第一節 《晉書‧藝術傳》中的佛圖澄 28
第二節 《晉書》以外歷史敘述中的佛圖澄36
(一) 十八家晉史 37
(二) 《十六國春秋》中的佛圖澄 39
第三章 文學敘述中的佛圖澄 43
第一節 筆記小說中的佛圖澄 43
(一)《搜神後記》中的佛圖澄 43
(二)《世說新語》中的佛圖澄 45
第二節 宗教記載中的佛圖澄 49
(一)《高僧傳》中的佛圖澄 50
(二)《法苑珠林》中的佛圖澄 58
第四章 民間流傳的佛圖澄 64
第一節 敦煌文獻中的佛圖澄 64
(一)《佛圖澄和尚因緣記》 65
(二)《佛圖澄羅漢和尚贊》 68
(三)《佛圖澄所化經》 71
第二節 地方文獻中的佛圖澄 81
(一)白鹿山之佛圖澄傳說 81
(二)武鄉南山中之佛圖澄傳說 83
第五章 佛圖澄類型化傳說的神異情節分析90
第一節 與身體相關之傳說 91
(一)塗油現形 92
(二)洗腸 95
第二節 與咒術相關之傳說 102
(一)敕龍降雨 104
(二)施咒助人 114
(三)持柳治病 120
第三節 與物相關之傳說 124
(一)鈴音預示 125
(二)袈裟鎮鬼 131
(三)錫杖化形 132
第六章 結論 136
參考文獻 139
點閱次數8
建檔日期2023.11.09
更新日期2023.11.0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626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