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世時代之長者典範研究:以質多長者及手長者為主=A Study on the Laity Paradigms in the Buddha's Age: Mainly Focused on Gahapati Citta and Gahapati Hatthaka
作者 張文卿 (著)=Chang, Wen-ching (au.)
出版日期2023
頁次121
出版者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s://rel3.nhu.edu.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呂凱文=Lu, Kai-wen
畢業年度111
關鍵詞在家人=laity; 長者=gahapaṭi; 初期佛教=Early Buddhism; 原始佛教=original Buddhism
摘要 佛陀曾親自讚揚質多長者及手長者是在家弟子眾中之表率。二位長者必有我們可以學習之處,因此,筆者從經、律、《巴利佛教專有名詞辭典》及相關的資料入手,對於兩者的出身、種姓、修行法門、行為典範、與僧團互動的關係、所得的果位…等進行探究。以期勾勒出質多長者及手長者的德行事跡全貌,希冀能讓後學者對佛世時代這兩位在家弟子更深入完整的了解。經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佛世時代僧人與在家信眾存在著微妙的互動關係,透由托克爾·布雷克(Torkel Brekke)的「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皈依主義」(conversionism)和「內省主義」(introversionism),這三個概念觀察更能了解出家人、佛教僧團與在家信眾之間,彼此互相增上成長的關係。
二、在家人的角色不只是四事供養出家人,他們同時是法的好樂者、佛法實證者與佛法最佳弘傳者。
三、質多長者通常被描繪為具洞見之法的好樂者及佛法的實證者。手長者則被描繪為善用四攝法領導眾人、具有卓越的親和力、恒坐禪思第一及具八未曾有法之美稱。
四、在家人可以當出家人的老師嗎?則要將「老師」定義清楚。若老師定義為具有「讓人們歸依」的特質,如佛、法、僧時,在佛世時代的佛陀教團中,是沒有案例可以支持的。
目次謝辭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縮寫字表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問題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方法 6
第三節、研究範圍 8
第四節、佛世時代相關之背景資料 26
第五節、歷來研究成果回顧 31
第六節、論文架構 45
第二章 經、律二藏中之在家信眾群像 47
第一節、男眾弟子 49
第二節、女眾弟子 57
第三節、小結 67
第三章 質多長者 69
第一節、質多長者的前世發願與出生 69
第二節、智慧第一的質多長者與僧團的關係 72
第三節、不希望來生成為轉輪聖王 87
第四節、小結 89
第四章 手長者 90
第一節、手長者的前世 90
第二節、手長者(Hatthaka)的命名由來 92
第三節、四攝攝眾的手長者是佛法最佳弘傳者 96
第四節、恒坐禪思第一與八未曾有法之美稱 99
第五節、具足四不壞信,成就三果,生無熱天 103
第六節、小結 106
第五章 結論 107
參考文獻 114
點閱次數6
建檔日期2023.11.14
更新日期2023.11.1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673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