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明代佛教法會的政治與社會需求=Buddhist Faith and Ceremonies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Practices in the Ming Dynasty
作者 柯亭妤 (著)=Ke, Ting-yu (au.)
出版日期2023
頁次111
出版者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s://his.ncku.edu.tw/
出版地臺南市, 臺灣 [Taina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指導教授陳玉女=Chen, Yuh-neu
畢業年度111
關鍵詞明代=Ming Dynasty; 佛教=Buddhism; 法會=Dharma Assembly; 儀式=Ritual; 僧人=Monk
摘要 明初因應政治情勢變化,皇帝營建廣薦法會,為戰亂喪生的亡靈超度追薦,藉此安撫民心。明代中後期,統治者利用崇佛之舉,型塑權威形象,鞏固皇室統治。君主崇奉佛教,不斷修建法會,造成財政問題,引起群臣反對。然而,法會受到上層階級重視,始終與皇權緊密結合,具有顯著的政治意涵。
  在政治的演變過程中,宮中這股力量也滲透到社會,互為影響。明初官方透過整頓瑜伽教,將僧寺分成禪講教三類,規定瑜伽教僧習誦儀軌,為大眾提供法事服務。然而,法會大為流行,也對佛教帶來負面影響,甚至衍生一些社會問題。如隨著僧俗過度接觸,引發社會對佛教與僧人的負面印象,同時僧俗結為依附關係,不免也會發生糾紛,引起官司訴訟。針對法會所帶來的流弊,僧團制定叢林規約,規範從事法會儀軌,以及校訂刊刻法事儀文,提供修行的實踐方式,改革佛教內部問題。在此過程中,士大夫是主要的贊助者,不僅提供資金資助,令儀文得以刊行流通,更與僧人共同促成改革。
  透過本文探討明代法會流行情況,可以看到促進佛教發展的動力,及其獲得來自不同群體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能看見僧人從事法會。
目次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 vii
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史料 5
第四節 章節安排 6
第二章 明皇室、朝廷與佛教法會
第一節 明初善世院與僧錄司的法會職責 8
第二節 明中期以後經廠的職責與宮廷法事 23
第三節 朝臣奏請禁止宮廷法事 31
第三章 寺院的法會經濟活動及其衍生的問題
第一節 法會的市場需求及佛寺的經濟收入 40
第二節 從事法會對寺院造成的衝擊 52
第三節 法會頻仍造成的社會問題 59
第四章 叢林的整頓與改革
第一節 僧俗對經懺法事的反省 65
第二節 僧俗結社與修持禮懺 76
第三節 僧人對儀文的修訂及其刊行 84
第五章 結論 93
徵引書目 97
點閱次數7
建檔日期2023.11.24
更新日期2023.11.2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770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