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信仰佛教的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經驗之敘說研究=A Narrative Research about Self-Care Experiences of the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with Buddhism Beliefs
作者 郭庭宇 (著)
出版日期2017
頁次137
出版者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cu.edu.tw/ap/zh-tw/?sh=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心理學系
指導教授黃軍義
畢業年度105
關鍵詞佛教信仰=buddhism belief; 自我照顧=self-care; 諮商心理師=consulting psychologist; 敘說研究=narrative research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信仰佛教的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經驗與信仰佛教對諮商心理
師自我照顧的意義。採用敘說研究邀請兩位研究參與者做分享,透過半結構式深
度訪談進行文本蒐集,並以「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分析法呈現信仰佛教的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經驗。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信仰佛教的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經驗
(一)與自我同在的覺察歷程
在研究參與者的經驗中,他們提到以覺察自身的修習,來提升對自我的掌握,在向內覺察之下而能不被外在環境所困,並達到收攝身心的自我照顧成效,另外隨著對自身狀態掌握的提高,得以聆聽內在聲音指引,進行相對應的自我照顧。
(二)人性觀與因果觀有助於人際衝突調適
研究參與者透過對人性觀的理解,得以在人際衝突裡放下負面情緒;在因果觀的親修實證後,以更彈性的態度面對人際困境。
(三) 佛教的慈悲觀幫助個人諮商工作放下成見
佛教慈悲觀的「平等尊重」與「感同身受」,讓信仰佛教的諮商心理師與個案距離更靠近,此與諮商工作的融合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二、佛教信仰經驗對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的意義
研究參與者認為佛教信仰已經成為自身這個「人」的一部分, 因此在自我照顧上是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中,幫助自身以更安穩的態度因應環境變動,並促進對苦難事件的轉化調適。另外透過信仰精神在生活、專業上的實踐,讓研究參與者覺得自己就是走在屬於自我的道路上,帶來更踏實、安穩的感受。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專業耗竭的內涵 11
第二節 自我照顧的內涵 20
第三節 佛教信仰與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之相關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選擇 39
第二節 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研究程序 46
第五節 文本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第六節 研究規準 49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2
第四章 兩位信仰佛教的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的故事 53
第一節 研究參與者A 5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B 74
第三節 分析與討論 9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討論 113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11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9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 121
參考文獻 123
點閱次數59
建檔日期2023.12.08
更新日期2023.12.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868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