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五戒十善之因果業報與懺悔思想研究=Research on the Kama and Repentance Thoughts In Relation to The Five Precepts and Ten Virtuous Deeds in Buddhism
作者 陳淑芳 (著)=Chen, Shu-fang (au.)
出版日期2024
頁次74
出版者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s://oh.hfu.edu.tw/main.php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冀劍制=Chi, Chien-chih
畢業年度112
關鍵詞善惡=good and evil; 因果=Karma; 懺悔=repent; 五戒=Five Precepts; 十善=Ten Virtuous
摘要 本論文的題目是:〈佛教五戒十善之因果業報與懺悔思想研究〉,而研究的重點,主要是以探討五戒十善之因果業報並推廣懺悔思想,以做為重要的社會教育。有鑑於目前社會亂相叢生,人們對道德觀念薄弱,而時有脫序行為,若能明此因果之理,則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災禍自無從起。本文首先討論五戒十善之因果業報,其中包括:
第一章 緒論: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與整理、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二章 佛教的五戒探究:五戒的內涵、犯了五戒的種種業報分析。
第三章 佛教的十善探究:十善的內涵、持修「身三善」法所感得的因果業報、持修「口四善」法所感得的因果業報、持修「意三善」法所感得的因果業報。
第四章 五戒十善業道德觀:業之思想、懺悔之思想、救度之思想。
第五章 結論。
願本研究能喚醒更多人走入佛法殊勝的道途,五戒十善業道德觀之推廣教育,和懺悔對內省和自我反思,有助於個體的靈性成長和改變,並能實際應用在集體內省,特別注重其在精神健康和靈性成長的層面,使團體更和諧、社會更祥和。
The title of my thesis is called“Research on the Kama and Repentance Thoughts In Relation to The Five Precepts and Ten Virtuous Deeds in Buddhism”. focusing on exploring the karmic consequences of the Five Precepts and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repentance as crucial social education. Given the current societal unrest and weakening moral values leading to disorderly behaviors,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s of cause and effect can promote ethical conduct, sincerity, abstaining from evil, and practicing good deeds, thereby preventing calamities from arising. The thesis structure includes:
1.Introduction: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s,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methods, and scope.
2.Exploration of Buddhist Five Precepts: Meaning of the Five Precepts, analysis of karmic consequences of transgressions.
3.Exploration of Buddhist Ten Virtues: Meaning of the Ten Virtues, analysis of karmic consequences from practicing the "three wholesome actions of the body," "four wholesome actions of speech," and "three wholesome actions of mind."
4.Ethical Views on Five Precepts and Ten Virtues: Concept of karma, repentance, and salvation.
5.Conclusion.
This study aims to awaken individuals to the path of Buddhism's profound teachings, promote education on the ethics of the Five Precepts and Ten Virtues, encourage introspection and self-reflection through repentance, facilitate spiritual growth and change at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levels, particularly emphasizing their roles in mental health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for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目次誌 謝 I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整理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4
第二章 佛教的五戒探究 7
第一節 五戒的內涵 9
一、不殺生 9
二、不偷盜 10
三、不邪淫 11
四、不妄語 12
五、不飲酒 14
一、犯殺生戒 16
二、犯偷盜戒 18
三、犯邪淫戒 19
四、犯妄語戒 20
五、犯飲酒戒 21
六、小結 22
第三章 佛教的十善探究 25
第一節 十善的內涵 27
第二節 持修「身三善」法所感得的因果業報 29
一、不殺生 29
二、不偷盜 30
三、不邪淫 30
第二節 持修「口四善」法所感得的因果業報 31
一、不妄語 32
(一)、培養正面語言習慣 32
(二)、心態轉變與修習 32
二、不兩舌 33
三、不惡口 33
四、不綺語 34
第四節 持修「意三善」法所感得的因果業報 36
第四章 五戒十善業道德觀 41
第一節 業之思想 42
第一節 懺悔之思想 45
一、懺悔的佛教理論與懺悔溯源 46
(一)、探討佛教中的懺悔概念 46
(二)、回顧懺悔在佛教歷史中的演變 48
(三)、分析佛教經典中的懺悔文本 50
二、懺悔儀式的實踐與如何懺悔 52
(一)、探討懺悔儀式的意義和效果 53
(二)、佛教懺悔儀式的常見形式 54
(三)、懺悔儀式的具體儀軌 56
三、懺悔的內省與懺悔成效 58
(一)、討論懺悔對內省和自我反思的作用 59
(二)、探究懺悔如何有助於靈性成長和改變 60
(三)、分析個體和集體內省的關聯 61
第二節 救度之思想 62
一、探討現代社會中懺悔的實際應用 64
二、分析懺悔在精神健康和心理學領域的角色 66
第五章 結論 69
參考書目 71
一、古籍文獻 71
二、專書著作 71
四、學位論文 74
五、網路資料 74
點閱次數99
建檔日期2024.08.23
更新日期2024.08.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253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