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緣起說之「識與名色」研究 -- 以初期佛典與瑜伽行派為主 |
|
|
|
作者 |
許恬智
|
出處題名 |
法光=Dharma Light Monthly
|
卷期 | n.275 |
出版日期 | 2012.08 |
頁次 | 4 - 4 |
出版者 | 法光文教基金會 |
出版者網址 |
http://fakuang.org.tw/index1.htm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出自如學禪師佛學文化博碩士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摘述。 作者為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
|
摘要 | 本論文主要是探討緣起說中「識與名色」的關係,因為印順導師在《唯識學探源》一書中提到的,對於緣起在《阿含經》中的理解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依胎生學為前提,二、依認識論為前提。此時的「名色」是指「五蘊」,可以總攝一切精神與物質。所以「名色」代表有情身心組織的全體,又總括一切有為法。問題是《阿含經》中如此,但是後來部派佛教的論書以至於後來的瑜伽行派採用「三世兩重」因果、「二世一重」因果之說,此時「識與名色」的關係就只能是「結生識」與「身心組織」的關係。其目的何在呢?另一方面,「名色」作為「認識的對象」,這在初期佛典中是如何說明的呢?又這樣的關係在後來的瑜伽行派中,於認識關係上又是如何去看待這「識與名色」呢? 所以,本論文以初期佛典也就是漢譯阿含經與巴利Nikāya和瑜伽行派之相關論書(包括梵文文獻)為主,採用文獻學及思想研究的方式,先以前人之相關研究為線索,進而於經論中探討初期佛典和瑜伽行派中之緣起說的識與名色之關係。
|
目次 | 一、與胎生學有關之「識與名色」 二、與認識學有關之「識與名色」
|
點閱次數 | 1284 |
建檔日期 | 2012.11.28 |
更新日期 | 2017.08.0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