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龐亞輝
|
出處題名 |
世界宗教文化=The Religious Cultures in the World
|
卷期 | n.6 |
出版日期 | 2016.12 |
頁次 | 61 - 66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iwr.cass.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龐亞輝,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講師。 |
關鍵詞 | 佛教; 觀音; 女性主義; 救贖 |
摘要 | 觀音信仰在民間的興盛與女性地位的下降大體發生在同一時期。民間傳說、地方戲曲和曲藝中講述的觀音本生與顯化故事,成為傳播觀音信仰的重要媒介。化身眾多、變幻無方是觀世音菩薩與其他女神、娘娘相比十分突出的一大特徵。從女性主義視角看,菩薩這種“多面”形成,是佛教觀念的傳播與婦女信眾群體的女性意識覺醒互動的結果。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在女性中間格外深入人心,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對她/他指引了一條於外低調含蓄、謹守本分,於內堅守內心、張揚個性的女性救贖策略,為天下女性提供了一種身縛枷鎖而心靈自由的可能。 |
目次 | 一、觀音信仰的盛行與女性地位的轉折點 61 二、在文藝作品中走下聖壇的菩薩 62 三、何以深受喜愛? 63 四、女性主義視角下的菩薩行傳 64 五、一種特殊的女性救贖策略 65 |
ISSN | 10076255 (P) |
點閱次數 | 228 |
建檔日期 | 2019.07.29 |
更新日期 | 2024.03.0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