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
張森 (著)
|
出處題名 |
世界宗教研究=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
卷期 | n.8 |
出版日期 | 2023 |
頁次 | 49 - 57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iwr.cass.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道安; 格義; 毗曇; 般若 |
摘要 | “格義”是佛教傳入中國初期中國人對佛教的一種理解方法,可分為狹義“洛義”與廣義 “替義”兩種,就東晉道安的佛學詮釋思想而言,他針對小乘北縣學多涉及名相概念的“事數” 而採取了獲文“格義”的解經方法,對大乘般若學的“性空假有”思想則採用了廣義“格義” 的詮解方法。建安通過靈活使用兩種不同意義的“格義”方法,促進了小乘地縣學和大乘般若學在中土的廣泛流行,特別是他在研究方法上從狹義“格義”轉換到廣義“絡義”,顯示了中國個人在促進印度佛教中國化和建立中國佛學理論上的努力,這為我們當代中國佛教和宗教學研究的現代性轉換提供了參考。 |
目次 | 一、引言 49 二、狹義「格義」與小乘毗曇學 50 三、廣義「格義」與大乘般若學 53 四、結論 57 |
ISSN | 10004289 (P); 10004289 (E) |
點閱次數 | 19 |
建檔日期 | 2025.02.05 |
更新日期 | 2025.02.1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