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信念與皈依
作者 黎日光
出處題名 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第2屆)
出版日期2009.03.28
頁次220 - 228
出版者世界佛教論壇籌備辦公室=Preparatory Office of the World Buddhist Forum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佛教修學體系的建設與反思=The Establishment and Introspection of Buddhist System of Practices and Studies
摘要佛法起源於印度,傳播到亞洲以至整個世界發揚光大。于東亞地區而言,佛法約分漢傳、南傳、藏傳三支,南傳以弘揚原始乘為主,漢傳大乘共有八宗(律宗、三論宗、凈土宗、禪宗、天臺宗、華嚴宗、法相宗、密宗。),而藏傳則以金剛乘統攝大乘及密乘,揉合了印度晚期大乘佛法、密乘教法與漢地佛法(如禪宗)之精要,集各家之大成,開示即身成佛之道路。佛法流傳至今面對應該如何現代化以應眾生之機,更要面對如何方能調伏、教化現代人而不被世俗化的問題,這是各宗各派都不能回避的事實。要解決這二而一的問題,我們應該先反思和理順佛法本身的宗旨,緣起和演變。從中看清楚現代佛教修學的體系應該如何建設。佛陀橫空出世,于一生中,超凡入聖,示現於此五濁惡世乃能成佛,歸根究底是要眾生明白生、老、病、死,見思煩惱是苦;輪迴于六道中,其實更苦。應該修行,以求解脫,最終好像他一樣成佛。對安於逸樂此生的眾生,說以生死無常而驚醒之。有生必有死,死是一定的,而死時不定,死后不能帶走一針一線,只有業力隨身。每日醒來,當應感恩,因為並未一睡不起。死后由於過往生中所作業力驅使于六道中流轉生死,有如火宅中人!這是生命的實相,明白了這一事實,更要知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應該對佛陀和他教授的解脫法門生起信心,精進修行。論中之王──龍樹菩薩之《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三寶的角色是教導、警覺,開悟還得從自心,而信心的出現,是對生死的恐懼、困惑驅使我們改變,例如李連杰先生在面對海嘯后的大轉變,全身投入佛事、慈善事業。眾生要找尋依怙者,如子覓母,不論原始乘、大乘和金剛乘都以佛陀、他的教法及其僧伽聖眾為皈依的對象,金剛乘以重視修持故以尋找心靈的導師為一切的開始,故作四皈依、皈依上師、佛、法、僧。以上師身為僧寶、上師語為法寶、上師意為佛寶。其中更有不同層次的、對自性的皈依。密宗皈依之對象——三寶:佛、法、僧,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三身:法、報、化——非為九種不同之實體,乃為勝義皈依之九種互相依存相連而不可分離之相面。法身是眾生之勝義自性,自性空然具足一切功德,遍滿而非一般所能覺知。法身為一切之本——法身母也,猶如水晶般乃展現一切法之根本。報身是法身之清凈、自生、不斷顯現。金剛乘行人觀其本尊為報身相,然直至修持極深且極清凈時,報身方于其心中自然顯現。報身比擬為水晶內發放虹光之潛能,為能作如是展現之能量。化身乃覺者為利益有情從無礙大悲中生起之應化身。以凡夫無法感知法身與報身,化身相較粗顯,故能為眾生之五官及意識所感知,其顯現猶如經水晶發放而出之虹光。啟發現代人作出此等思維,厭惡俗世煩惱,欣悅佛陀清凈圓滿的三身成就、法界,從而皈依佛教,生起學佛之心,是最基本的傳教工作。
點閱次數1605
建檔日期2009.05.27
更新日期2015.08.2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7735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