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典中「唯」的二類否定意義對中國佛學研究的提示
作者 釋惠敏 (著)=Shih, Hui-min (au.)
出處題名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中輯)
出版日期1995.07
頁次399 - 420
出版者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語言學=Linguistics
摘要談起佛典中有關「唯」的用例,很容易令人連想起「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佛教名言. 所謂「唯心」,
「唯識」我也立刻想起大乘唯識宗「唯識無境」的主張,
亦就是否定「外境」之義. 可是,佛典中有關「唯」的用
法是否只是「唯心」,「唯識」之專利品? 且,在佛教
思想界中,「唯心」是否一定解釋為「唯識無境」 (否定
「外境」) ? 因此,本稿將從此問題出發,上述其源,探
究佛典中有關「唯」的用法之根源,並且考察不同佛典,
不同學派對以「唯」作為否定意義的不同詮釋,以論証
佛典中「唯」的二類否定意義.

首先,在《瑜伽論》之「攝事分」中,我們發覺它是
以「唯有因果 (`'bras bu dan rgyu tsam`),都無受者
及作者」,「唯有諸行」 ('du byed tsam) 來解《勝義
空經》(= 第一義空經,《雜含》335) 之所謂「勝義空
」. 此外,《瑜伽論》之「聲聞地」中,想同於此意趣表
現是唯行 (`samskara-matra`),唯法 (dharma-`matra`)
,唯事 (vastu-matra),唯因 (hetu-`matra`),唯果
(phala`matra`),唯蘊 (skandha-`matra`). 這些用
語是根據「緣起」思想或「五蘊」之教,用來否定作者,
受者,我,我所等.

可是,「聲聞地」中說明修行禪定過程中「相似」
(`pratirupaka`) 所緣 (禪定對象) 時,也就是:即使
禪定對象自身並不存在瑜伽師的眼前,丘以唯是智
(`jnana-matra`,唯智),唯是見 (`darcana-matra`,唯
見),唯是憶念 (`pratismrta-matra`,唯憶念),而生
起與其相似之物,即一種顥現 (= 相以) 的影像 (
`pratirupa=pratibimba`). 此種表現應是與《解深密
》,《攝大乘論》之「唯識無境」 (否定「外境」) 有關
.

其次,在《俱舍》中,說一切有部引用《勝義空經》
後半部來否定犢子部所主張的「輪迴主体」 (作者,
`karaka`;補特伽羅,pudgala). 但經量部進而以該經
的前半部來否定說一切有部「三世實有」說,並且以唯法
(`dharma-matra`),唯因果 (`hetu-phala-matra`) 而
提出「知覺因果說」. 而根據《瑜伽論》之「攝事分」的
解釋,更進而否定後際 (未來),前際 (過去),中際 (
現在) 而成七種空.

最後,對「三界唯心」我們將考察中觀派與唯識宗
之不同的解釋,及月稱論師所說「唯世俗」的意義. 並
且作如下的結論:佛典中「唯」的否定意義大二類,(1)
基本的意義是否定作者,受者,我,我所,(2) 發展的意
義是否定外境.
點閱次數1181
建檔日期1998.07.22
更新日期2012.08.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5199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