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杜保瑞
|
出處題名 |
華梵大學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
出版日期 | 2002.07 |
頁次 | 243 - 268 |
出版者 | 華梵大學哲學系=Dept. of Philosophy, Huafan Univ., R.O.C.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1.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華梵大學哲學系主辦。2.作者為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 |
關鍵詞 | 金剛經;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功德; 無相 |
摘要 | 本文討論《金剛經》經文的哲理意義,提出「無相境界」作為《金剛經》經文的最核心哲學命題,說明《金剛經》是就著成佛
者心境展現時之心態而為言說,並說明《金剛經》經文中時時出現的三句義之義理格式,第一句義為知識上說出一命題,第二句義為
操作工夫之要求,此一要求乃依據「無相境界」而作「不住生心」之功夫要求者,第三句為在經歷了前一句的實作功夫之後,則主體
即如實地承當了該命題的真實境界。本文首先說明《金剛經》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與命題義涵,其次說明「無相境界」的種種知識義
涵,最後並針對若干重要文本進行義理疏解。《金剛經》經文中明顯否定一切相、一切果位,卻又大談功德、福德,經文作為佛所說
法的內容,自是意有所指,所指者何?這正是本文要探究的問題。本文以「無相境界」標題,即是指出《金剛經》經文命題的問題意
識,亦即是就著成佛者境界在展現境界時的主體心法狀態之是為一無相狀態之主張而言說,此一言說既是符合般若本體作為實踐主體
的實踐蘄向,亦是般若本體作為主體展現的境界義涵,本文即將就著這樣的理解進行陳述。 |
點閱次數 | 1037 |
建檔日期 | 2003.10.24
|
更新日期 | 2014.08.1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