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鄭志明 (著)=Cheng, Chih-ming (au.)
|
出處題名 |
台灣密宗國際學術研討會(第4屆)
|
出版日期 | 2008 |
頁次 | 1 - 29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tbva.org/index1.htm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
關鍵詞 | 生命教育; 生死信仰; 傳統社會; 原始社會; 現代社會; 靈魂; 人性 |
摘要 | 生死信仰與殯葬文化是經過了人類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歷史傳承,是集體面對生死存有的挑戰而來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創造,逐漸地從簡陋的形式發展成豐富的體系。殯葬文化雖然伴隨著不少的物化形式與禮儀形式,主要還是以生死信仰為核心,有其自成系統的精神性信念與思想體系。傳統社會在物質生產上可能較為缺乏,但是可以透過信仰的觀念系統來維持群體生活的和諧秩序,生死信仰是集體生活下共有的文化教養,是滿足生存需求而來社會活動與精神活動,物質生活雖然是社會活動的基礎,卻是以精神生活作為社會活動的導引力量,指導人們生命的目的追求與價值定向。傳統社會是以精神文明作為主導,來確立集體社會生活的文化準則,以堅定的信仰行為來維持生存的規範法則。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生死信仰最為核心的課題,應是對於人性本質的探尋,從靈魂的觀念追溯人性的意義內涵與存有價值。當原始社會意識到靈魂的存有與死後世界時,人們已開始建構自我的精神存在,探討肉體形式之外的生命目的與價值,凝聚出對人性本質的文化共識。相對於靈魂來說,人類除了肉體外還具有人性,認為人性是與所有天地萬物的生命本質是相通的,確立了人的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與存在的作用,肯定人性在精神層面上是與天地萬物有著不可分割的連結關係,可以超越出肉體生死的有限形式而能永恆長存。 |
點閱次數 | 1364 |
建檔日期 | 2012.11.12 |
更新日期 | 2015.08.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