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原人論發微錄》的儒佛之辯
作者 平燕紅 (著)
出處題名 2015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出版日期2015
頁次Q1 - Q10
出版者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華嚴原人論》; 圭峰宗密; 《原人論發微錄》; 晉水淨源; 一真靈性
摘要佛家和佛教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兩者在道德、行為、
倫理以及心性方面的互相影響可謂是強烈而巨大。儒家的中心以人為本,儒者一
生都在追求人生的本質,追求自己的理想價值,這是儒家最基礎、最值得關注的
哲學問題;相較而言,佛教的哲學思想並不局限於人本身,在浩瀚廣闊的佛學體
系中,世界萬物的本源才是已學僧人的最終極目標,其廣闊性、靈活性和包容性
顯然更甚前者。儒佛兩家的關係也成為古往今來學者探討的重點。唐代佛學大師
圭峰宗密的《原人論》是佛教與儒家關係探討的典型論著,與當時針鋒相對的社
會氛圍不同,宗密摒棄了成見與警惕,以佛教的真心來融攝包含儒家的人性,這
一會通的趨勢一直延續發展,到了宋代晉水淨源發展更甚,淨源的《原人論發微
錄》進一步發揚了宗密的融匯思想,努力會通佛教與儒家的不同,盡可能以佛教
嚴密的思辨性來獲得儒家的欣賞與認同,這也為失去思想界牛耳位置的佛教找到
了延續和發展的關鍵,成為佛教於不同社會階段在中國文化結構中的自我重新定
位的一種新方法,不斷地適應與發展成為佛教文化至今在中國文化中佔有一席之
地的必勝要訣。
目次一、批判儒家的氣質人性論 Q-2
二、批評儒家的天命人性論 Q-4
三、儒佛會通的基礎——教化功能 Q-5
四、以佛教真心會通儒家人性论 Q-7
參考文獻
點閱次數404
建檔日期2016.05.05
更新日期2023.07.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5170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