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明治時期西本願寺與東本願寺的佛教近代化改革運動
作者 釋道禮 (著)=倪管嬣 (au.)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9屆)
出版日期2018.09
頁次229 - 250
出版者圓光佛學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www.ykbi.edu.tw
出版地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所
關鍵詞明治維新; 神佛分離令; 東本願寺; 西本願寺; 佛教教育
摘要近代日本佛教的發展,可以說是在明治時期政府頒布神佛分離令後,發生一連串排佛毀釋運動後而開展的,排佛毀釋的影響使長期受到幕府保護下處於安逸狀態的佛教界受到極大的震驚,諸多有志之士在這時代的鉅變中開始反思,並開啟了佛教近代化的行動。明治維新的文明開化讓日本學術界積極地向歐美學習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等知識。革新運動的改革風潮中,尤以本願寺派(西本願寺)與大谷派(東本願寺)僧侶的行動最為活躍。西本願寺於明治五年(1872)派遣島地默雷等人到歐洲考察,吸收西方的學術與文化經驗,島地驚見西方宗教之興盛的情況,發現到宗教對國家存在之重要意義,回國後大倡「神佛二教分離說」,屢次上書教部省,政府不得以乃採納其主張。東本願寺在此環境中亦計劃向海外發展,藉此提升佛教本身的素質,以抬高在日本社會中的地位,故派遣學生留歐,1876年,留學生南條文雄和笠原研壽遠赴英國,往後的十幾年間,包括西本願寺派等日本各宗陸續將留學生派往海外英、法、德、美等國,吸取借鑑西方的文化知識,來圖求佛教在日本的振興與近代化的發展。改革行動當中,以佛教界向海外發展影響最為深遠。這些遠赴海外的佛教者之動機可分為三類:第一為「朝向近代的志向」,目的為了吸取西歐近代文化的海外發展。乍看其動機是向西歐發展,事實上是吸收西歐的近代文化轉而向亞洲發展。第二為「朝向信仰的志向」,立基於佛教信仰的海外發展。一方面為了加深信仰而以佛教的故地印度或是週邊的佛教圈發展,另方面也基於信仰而向亞洲或歐美進行布教。第三為「朝向國家的志向」,一邊與國家協力感化信仰基督宗教的日本人,一邊守護日本國家免於被基督教的國家所侵略的海外發展。在明治政府公布神佛分離政策,試圖使神道為國教,並以天皇為中心強化國體為目的之時代背景下,東本願寺付諸的行動之一即為派遣小栗栖香頂渡航清國著手布教事業。另一方面,也因面對基督宗教的壓力,而萌生出三國佛教同盟的計畫。佛教教育的近代化亦為淨土真宗推行近代化的實行重點。近代日本,政府持續設立了幾間帝國大學。1877年創立東京大學,接著設立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九州大學、大阪大學、北海道大學,以及名古屋大學。值得注意的是,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以及九州大學裡,都設置有佛教學的講座,並開授巴利語及梵語課程。日本佛教各宗多在江戶時期便設立教育機關,更因隨著時代變化,而轉型成為現代性大學。如淨土真宗大谷派與本願寺派便是當中俱代表性成功的案例。
目次一、前言 204
二、明治維新政策實行的影響:神佛分離令與排佛毀釋的風潮 205
(一)明治政府的成立與實行的政策 205
(二)神佛分離令與排佛毀釋運動 207
三、日本佛教界的改革之道:淨土真宗僧侶的海外留學與考察 208
(一)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與大谷派海外渡航與近代革新 209
(二)淨土真宗東本願寺的中國佈教 212
四、淨土真宗的近代普通教育:大谷大學與龍谷大學的成立 215
五、結論 217
參考文獻 219
點閱次數860
建檔日期2019.02.13
更新日期2023.09.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119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