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禮佛行儀之美學意蘊
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華嚴經》禮佛行儀之美學意蘊
作者 陳琪瑛 (撰)
出處題名 2013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出版日期2014.03
頁次115 - 134
出版者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yen.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 兼任助理教授
關鍵詞華嚴經; 禮佛; 表法
摘要孔子對周代禮樂制度,以「郁郁乎文哉」形容其文采的燦爛,古代為了天子所蹈的八佾舞,即是美哉大禮的具體展現。宗教儀式亦如中國傳統的禮樂文化,於莊嚴儀式中,蘊育了善美,並於儀式中默化心靈。《華嚴經》最凸顯的行儀,當屬禮佛行儀,除了在〈入法界品〉善財每至一參必禮敬善知識之外,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一願,即是禮敬諸佛,而普賢的禮敬諸佛,是能禮者與所禮者皆為遍虛空、遍法界,能所雙融,契入帝網珠不可思議的超美境界。佛教的各類藝術表現,包括行儀之美,都有其深刻的法意,佛教在形式之美的表現上,不只是為了表現而表現,而是有其目的,因此,本文對於佛教在形式美的表現,不以「藝術表現」稱之,而是稱為「藝術表法」。「藝術表法」既非美學上的專門用語,也非佛學名相,而是本文針對華嚴(乃至佛教)在美學的開發上,就藝術之美的載道表現所賦予之名。禮佛此一美妙的行儀,可以達到淨化身心、甚至體悟佛的境界,所以本文將以「藝術表法」來探討其蘊含的深意。
目次一、前言 116
二、藝術表法的內涵 116
(一)「藝術」釋義 116
(二)「表法」釋義 117
(三)「藝術表法」釋義 119
(四)藝術表法的特性 120
1.相對的說:藝術表法是權巧方便,並非真實義 120
2.融通的說:藝術表法是有相亦無相的方便般若 122
3.絕對的說:藝術表法攝受性靈,一即一切 123
三、禮佛行儀之美 125
(一)十種禮佛行儀 125
(二)禮佛行儀的藝術性質 126
1.禮拜對象造型莊嚴 126
2.禮佛儀式表現美感 127
(三)禮佛行儀的美育功能 129
1.觀像禮佛的藝術模倣 129
2.無相禮至無盡禮的藝術三昧 131
四、結論 133
點閱次數884
建檔日期2021.12.01
更新日期2021.12.0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 1995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doi:10.6681/NTURCDH.DB_DLMBS/Collection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876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