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百喻經》中五戒與六度之探討=The Study Is f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ve Precepts and The Six Perfection of The One Hundred Buddhist Parables Research.
作者 林淑莉 (著)=Lin, Shu-li (au.)
出版日期2013
頁次141
出版者玄奘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指導教授黃運喜
畢業年度101
關鍵詞百喻經=The One Hundred Buddhist Parables; 五戒=The Five Precepts; 六度=The Six Perfections
摘要五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佛教重要的五種戒制,不論在家或出家皆須遵守,是一切佛戒的根本;六度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槃安樂彼岸的法門;《百喻經》是以譬喻故事演述佛法的一部佛教經典,全書共有九十八篇譬喻故事,將愚癡故事與佛法巧妙融合,於幽默諧趣之中孕藏莊嚴隆重。其每一則寓言均由愚癡故事與佛法教誡兩部分組成:先導故事大部份以生活事件為題材,寄託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與生活智慧;就佛法教誡而言,此部分是經典撰集的目的所在,其內容涉及了佛教的思想內涵,也提示了經典所欲訓示或教勉的對象。本研究對五戒、六度及《百喻經》進行介紹,針對其內容論述,並以五戒、六度及《百喻經》之間篇名引喻與內容語句出發,對其互有關聯之處進行整理、分類及歸納。之後,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做出結論。最後,由研究結論與研究歷程獲得的構思,提出未來可能研究方向。

Five Commandments for Layman Are:No Killing 、No Stealing 、No Sexual Misconduct/Adultery、No lying、No Intoxicant. The Six Perfections That Ferry One Beyond The Sea of Mortality to Nirvana. It Is Including The Six Things: Charity, or Giving, Including The Bestowing of The Truth on Others; Keeping The Command Rents; Patience Under Insult; Zeal and Progress; Meditation or Contemplation; Wisdom, The Power to Discern Reality or Truth. It Is Almost About 100 Amazing Stories in The Sutra of The One Hundred Parables. It Is The Last That Carries Across The Samsāra to The Shores of Nirvāna.The Study Is to Expound f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ve Precepts and The Six Perfection of The One Hundred Buddhist Parables Research. To Put Things in Order and Sort Out by Headlines, Messages, Contents and Sentences.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Will Discuss Research and Propose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主題範圍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8
第三節 論文研究架構 19
第二章 出世入世執五戒 21
第一節 戒的意涵與佛教思想 21
第二節 五戒的出處與其重要性 25
第三節 五戒的內容 28
第三章 悲心濟人行六度 33
第一節 度的意涵之於佛教思想 33
第二節 六度的出處與其重要性 36
第三節 六度的內容 39
第四章 戲笑實義百喻經 47
第一節 寓言故事與佛理 47
第二節 百喻經的緣起 49
第三節 百喻經存在的功能與目的 51
第五章 百喻經與五戒 55
第一節 百喻經篇名引喻與五戒 55
第二節 百喻經內容語句與五戒 57
第三節 百喻經與五戒統計內容 76
第六章 百喻經與六度 79
第一節 百喻經篇名引喻與六度 79
第二節 百喻經內容語句與六度 83
第三節 百喻經與六度統計內容 112
第七章 結論 117
參考文獻 129
表一:殺生戒相表 28
表二:教人盜取戒相表 29
表三:上品不可悔罪 29
表四:中品可悔罪 29
表五:可悔等流罪 30
表六:飲酒戒相表 30
表七:百喻經內容語句與不殺生 58
表八:百喻經內容語句與偷盜 63
表九:百喻經內容語句與不邪淫 67
表十:百喻經內容語句與妄語 71
表十一:百喻經內容語句與飲酒 75
表十二:百喻經與五戒統計內容 76
表十三:百喻經內容語句與布施 83
表十四:百喻經內容語句與持戒 85
表十五:百喻經內容語句與忍辱 90
表十六:百喻經內容語句與精進 92
表十七 百喻經內容語句與禪定 95
表十八 百喻經內容語句與智慧 97
表十九 百喻經與六度統計內容 112
點閱次數46
建檔日期2023.04.11
更新日期2023.04.1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861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