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南陽慧忠心性思想研究-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為中心=Chan Master Nanyang Huizhong and His Commentary on the 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Sūtra
作者 陳昱臻 (著)
出版日期2011
出版者佛光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ebsite.fgu.edu.tw/?locale=zh_tw
出版地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佛教學系
指導教授索羅寧=Kirill Jurievitch Solonin
畢業年度99
關鍵詞南陽慧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 心性思想
摘要南陽慧忠(?-775)為唐代著名之禪師,歷任唐代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國師,為六祖慧能弟子中在朝廷聲名最為顯赫者。南陽慧忠出生年代恰於盛唐與中唐的交界時期,此時期中國佛教發展最為蓬勃。慧忠經歷了禪宗南北之分裂時期,孜史之亂,而慧忠的禪法思想,超越南北宗的對立,獨樹一幟,更在京都傳法長達十五年之久,其禪法影響範圍擴及至以京城為中心的北方地區,對當時代禪宗整體的發展影響甚大。以致慧忠為中唐禪宗理論的重要推動者,其在唐中後期的禪家中有很高的威望。
本論文以文獻分析、歸納、考證來探討南陽慧忠的思想及其禪法。以慧忠之著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為主,輔以慧忠收錄於《景德傳燈錄》、《祖堂集》及《宋高僧傳》等語錄之文獻資料來進行研究。
此研究之目的以南陽慧忠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為中心,探討慧忠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中創造性的詮釋方式、《心經注》中心性思想、無心思想及華嚴思想,研究慧忠的思想與禪法,並著重於心性思想之探討。
目次摘要 i
致謝辭 ii
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文獻之回顧與討論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說明 4
第二章 南陽慧忠之生平介紹 6
前言 6
第一節 南陽慧忠生平之史料研究 6
一、祖堂集 8
二、宋高僧傳 9
三、景德傳燈錄 10
第二節 南陽慧忠的生平 11
一、慧忠出家前 11
二、出家後於黨子谷修行四十年 13
三、在京城傳法 14
四、引退南陽 15
小結 15
第三章 南陽慧忠心性思想淵源 17
前言 17
第一節、心性思想之源起 17
第二節 禪宗心性思想的淵源 18
第二節 唐代各宗派的心性思想 20
一、唐代天台宗的心性思想 21
二、唐代華嚴宗的心性思想 22
三、唐代各宗派間的「心性」爭議 22
小結 24
第四章 南陽慧忠心性思想研究 26
前言 26
第一節 南陽慧忠對「心」與「性」的看法 26
第二節 無心思想的源起 27
第三節 南陽慧忠的無心思想 29
第四節 南陽慧忠的華嚴思想 31
一、慧忠對「六相」的詮釋 31
二、慧忠對「三界唯心」思想的詮釋 32
三、慧忠對華嚴「法界觀」的詮釋 33
小結 34
第五章 南陽慧忠之《心經注》心性思想研究 36
第一節 南陽慧忠《心經注》思想探討 36
一、南陽慧忠《心經注》之特色 36
二、慧忠注解《心經》之詮釋方式 37
三、《心經注》之心性思想 40
四、《心經注》的無心思想 43
五、《心經注》中諸經思想的引用 46
第二節 南陽慧忠《心經注》版本比對 48
No. 533-B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 50
No. 533 三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50
小結 59
第六章 慧忠、淨覺之《心經注》心性思想比較 60
第一節 淨覺之《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介紹 60
第二節 慧忠與淨覺之《心經注》比較 61
一、慧忠與淨覺之《心經注》中諸經引用比較 62
二、《心經注》中的心性思想之比較 63
小結 65
第七章 結論 67
參考文獻 69
附錄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版本比對一覽表 75
點閱次數44
建檔日期2023.04.24
更新日期2023.04.2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940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