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了不了義之研究--以宗喀巴《善說藏論》為主=The Study of Treatise Discriminating the Interpretable and the Definitive —- based on Tsong kha pa’s《Drang Nges Legs bShad sNying Po》
作者 吳季燕 (撰)=Wu, Chi-yen (compose)
出版日期2009
頁次122
出版者輔仁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j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指導教授許明銀
畢業年度98
關鍵詞宗喀巴=Tsong Kha pa; 了義未了義=Legs bshad snying po; 中觀思想=Mādhyamika thought
摘要佛教從印度一路發展至西藏,這中間開展很多派別,也成為各自有各自的思想、各派系有各體系和法本,而西藏人非常重視了義之教和未了義教的差別,認為這樣就會一線之差,造成以後成佛道路的歧途,甚至影響於修道的偏差。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originated from India to Tibet. During its development, it has developed into different factions which have their individual systems and Sūtra. However, the Tibetan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ligious doctrine and non-religious doctrine, they considered the difference will incur the wrong path of attaining Buddhahood, and greatly influenced the way of practicing the rules of Buddhism.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目的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研究範圍、架構
第四節 研究限制、期望
第二章 宗喀巴的思想
第一節 宗喀巴生平
第二節 宗喀巴唯識思想
第三節 宗喀巴中觀思想
第四節 宗喀巴對西藏佛教影響
第三章 《善說藏論》判教之意涵
第一節 了不了義
第二節 三轉法輪
第三節 有上、有容
第四節 文從義順
第四章 《善說藏論》之判教
第一節 三性
第二節 二諦
第三節 如來藏
第五章 《善說藏論》判教與道次第
第一節 宗喀巴道次第思想
第二節 《菩提道次第廣論‧毘缽舍那法》
第三節 《菩提道次第廣論.毗缽舍那》與判教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書目
點閱次數41
建檔日期2023.05.29
更新日期2023.05.2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177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