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觀音信仰及其圖像研究﹘以千手千眼觀音為例=The Research of the Guanyin Belief and Iconography﹘a Case Study of Thousand—armed and Thousand—eyed Guanyin Images
作者 吳曉晴 (撰)=Wu, Shing-ching (compose)
出版日期2004
頁次332
出版者輔仁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j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指導教授許明銀
畢業年度92
關鍵詞觀音; 千手千眼觀音; 大悲; 神變; 象徵; 圖像; 唐卡; 四十手持物
摘要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在闡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的主題範圍。其次,說明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在第三節中則是參酌學者的研究成果與考據經典的描述來探討觀音信仰在亞洲的發展情形。此外,並探究觀音信仰與塑造像在中國風行流布的遠因、近因與潛因。
第二章 觀音本質的探討與定位:
本章主要根據經典內容中來探討觀音的字意、異名與具神變的特質。在第四節則是探討觀音在佛教中的定位。
第三章 觀音造型系統的溯源:
本章主要將觀音分成顯、密兩大系統。並分別整合經典中顯教與密教的觀音形象。第三節則探討觀音形象的象徵意義。第四節則是探討千手觀音在敦煌石窟的沿革。
第四章 千手千眼觀音內涵的探討:
本章第一節主要在探討千手觀音的「四十手持物」象徵義蘊。第二節則是分別探討四十手的「別尊修持法」。第三節則是探討西夏時期的「千手千眼觀音經變」,主要是以榆林第三窟為研究主題,筆者嘗試以相似的範例來比較分析與解讀該經變所要表達的意義。第四節則是以《佛教造像量度經解》來看千手千眼觀音。
第五章 結論:
本章主要是歸納比較顯教與密教觀音的形象特色與異同。主要就造形的描述、形態與嚴飾、容貌儀態來比較其異同。其次歸納密教唐卡構圖的特點,並提出本文專題﹘「千手觀音」的研究成果與新發現。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疇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
第三節 觀音信仰在亞洲 4
第二章 觀音本質的探討與定位 23
第一節 觀音字意的探討 23
第二節 觀音的異名與神變 40
第三節 觀音的特質 56
第四節 觀音在佛教中的定位 73
第三章 觀音造形系統的溯源 92
第一節 經典中的顯教觀音形象 92
第二節 經典中的密教觀音形象 114
第三節 觀音形象的象徵意義 161
第四節 千手千眼觀音在敦煌石窟的沿革 179
第四章 千手千眼觀音內涵的探討 209
第一節 千手觀音「四十手持物」的象徵義蘊 209
第二節 千手觀音「四十手」的修持法 234
第三節 西夏時期的「千手千眼觀音經變」 252
第四節 從《佛教造像量度經解》看千手千眼觀音 285
第五章 結論 319
參考書目 324
點閱次數50
建檔日期2023.05.29
更新日期2023.05.2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180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