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個人宗教信仰在諮商工作中的呈現與實踐:以佛教背景諮商心理師為例=The effecs of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on counseling:Buddhist experience
作者 謝筱梅 (著)=Hseih, Hsiao-mei (au.)
出版日期2010
頁次199
出版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epc.ntn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指導教授田秀蘭
畢業年度98
關鍵詞諮商心理師=counseling psychologist; 佛教經驗=Buddhist experience; 佛法背景=Buddhist background; 視域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索諮商心理師在諮商工作中的佛法經驗及意義。研究以滾雪球的方式邀請五位佛教背景心理師擔任研究參與者,採用深入訪談的方式瞭解研究參與者在專業工作中的佛教經驗與現象,以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內容為文本進行資料分析,資料分析的步驟以詮釋現象學取向的方法進行。
研究結果有下以幾點發現。首先,諮商專業與佛法背景兩者的關係處於浮動狀態,臨床工作平順時佛法沒入背景,專業無法解決的困難情境中參與者轉向佛法,佛法經驗及概念成為參與者的參考架構,推動專業工作的進行。其次,在諮商工作中參與者遭逢死亡議題、無解情境所引發的無助狀態時,容易陷落困境。第三,佛教經驗對專業工作的影響發生在態度層面,這些影響包括更能涵容與抱持、更能深層同理、更能覺察及更有彈性。再者,佛教經驗對研究參與者的影響發生在許多層面無法分割。第五,佛教經驗帶來視域的轉變,觀看個案的眼光從「你們」轉化成「我們」,個案不再單純是個案,眼前的個案同時有緣人、讓自己學習的人、跟自己有因緣的人。
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發現,提出三點研究結論。首先,佛教經驗為在困境中的心理師帶來力量。第二,心理師的佛教經驗擴大了面對個案的抱持、涵容、彈性與覺察。最後,佛教經驗轉化了看待個案的眼光。此外,研究者說明本研究的限制,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對心理師養成教育及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0
第四節 本研究之重要性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佛教中的心理學 13
第二節 心理治療的歷史背景與現況 29
第三節 佛教心理學與心理治療的交會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現象學取向的研究方法 5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5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0
第四節 研究程序 63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4
第六節 研究資料的檢核 67
第七節 研究倫理 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理性思考的H:死亡帶來靠的逆轉 73
第二節 時間薰習帶來轉變的W:困境中轉換視域擴大涵容研究參與者 83
第三節 無常孕育出來的L:困境中遇難不退的佛教精神 93
第四節 不受拘束的J:不一樣的佛教徒 106
第五節 體驗帶來相信的C:持續對話的內在空間 121
第五章 綜合討論
第一節 佛法在諮商專業中的現象與經驗 137
第二節 諮商專業工作中的佛法實踐 148
第三節 研究結論 158
第四節 研究省思 159
第六章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第一節 研究限制 165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69
參考文獻 175
點閱次數43
建檔日期2023.11.30
更新日期2023.11.3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8826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