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陳昭伶 (撰)
|
出版日期 | 2003 |
頁次 | 123 |
出版者 |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
系所名稱 | 中國語文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羅宗濤 |
畢業年度 | 92 |
關鍵詞 | 王維; 三教融合=三教調和=三教合一=Trinity; 終極關懷; 類型; 無住; 無相; 無念 |
摘要 | 終極關懷的類型學(typology)為我們提示了不同的生命意義寄頓之所,詩文所啟示的終極關懷的類型就構成了文學批評的判準。本文遂以傳統社會的三系信仰儒釋道,構成生命境界的類型學。 第一類以禪宗的教義為本,形構佛學所啟示終極關懷的類型。禪宗的要義可以《六祖壇經》中三句話概括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大正藏》卷四十八,頁352)文中先分別詮釋三句義,繼而組成一足以分辨佛家宗教思維的模型。 第二類採擷道家思想之精華,藉《莊子》內七篇作一綜觀。生命境界的類型學(typology)是《莊子.逍遙遊》對文學批評最主要的貢獻,「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聖人無名「……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神人無功「……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至人無己「……彼且惡乎待哉。」上述「知效一官」者、聖人、神人、至人,姑且可視為生命的四種境遇與形態。綜觀道家思想之極致,可以真人之為典範:「……天與人不相勝,是之謂真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天與人不相勝是到家究天人之際的精義。「……不如相忘於江湖。」所謂逍遙自在必須解消人的生條件,因為「……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第三類以儒家人生的終極價值,貞定人間世倫理的完滿狀態。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儒家的典籍裡找到證明,進而可以由王維的詩裡找到這種旨趣的文學表現。儒家原本旨在規復周文,周文乃具有宗教意義的天命觀。以人生的臨界情境(critical conditions)出發,探討古聖先賢以何等終極關懷超度人生絕境。所謂人生的臨界情境,首先在於或存或亡的生死之境,其次在於人生境遇的孤絕或開通的知遇之境,最後在於擇善固執之際人的自我超度。 以終極關懷的類型學分析王維的詩學,應能澄清歷史累積的許多評論。較諸傳統詩話形式的評論,本文所擬之類型學,既符合學術的客觀性與方法性要求,又提供學者共同辯論詩學的平臺。 本文效王國維《人間詞話》,嚐試以新而且客觀的方法評論王維詩,建立新途徑理解王維。以往詩評多循「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途徑,王國維《人間詞話》提出「境界說」,一新耳目,但於境界之結構,仍乏具體客觀之啟示。本文以終極關懷為觀照點,由王維作品中抽繹出人生觀之三理型(ideal-type),藉此反顧王維詩之境界,進而達成評論王維詩之目的。 |
目次 |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1 第二節 預期效果……………………………4 第三節 研究的版本…………………………6 第二章 佛陀覺悟………………………………7 第一節 無住為本……………………………9 第二節 無相為體……………………………16 第三節 無念為宗……………………………20 第四節 綜 論………………………………23 第三章 道家智慧………………………………40 第一節 逍遙遊:生命最高的境界…………42 第二節 齊物論:生命逍遙理想的實現……50 第三節 養生主:如何實現物化,臻於逍遙62 第四節 人間世:人世險惡…………………65 第五節 德充符:無以名之的聖人…………68 第六節 大宗師:有真人而後有真知………71 第七節 應帝王:無限身體形象造就無限 自由的生命…………………………76 第四章 儒家倫理………………………………81 第一節 不解的相思…………………………83 第二節 永恆的帝都…………………………94 第三節 生命的鄉愁 ………………………114 第五章 結 論………………………………121 參考書目 |
點閱次數 | 482 |
建檔日期 | 2005.09.23 |
更新日期 | 2023.01.0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