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善導大師〈信願念佛〉法門之研究=The study on the practice of Master Shan-tao's faith in and vow to Amitabha Buddha
作者 邱明珠 (撰)=Chiou, Ming-ju (compose)
出版日期2005
頁次210
出版者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light.hfu.edu.tw/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日文=Japa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釋仁朗
畢業年度94
關鍵詞善導=Shan-tao; 觀想; 稱名=Meditation and Recitation of the name of Amitabha Buddha; 三心=Threefold Mind; 信願念佛=faith in and vow to Amitabha Buddha
摘要善導大師宣揚淨土法門,主要是為引導世間凡夫,仰憑彌陀本願力,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善導認為凡夫眾生欲依自力解脫,甚為困難,他的偉大觀念是:只要仰仗彌陀本願力,往生極樂淨土,凡夫眾生就有解脫的可能,於此,他提出信願念佛的淨土法門。 善導信願念佛的方法有二:觀想念佛與稱名念佛,這二種方法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即是「三心」。所謂三心,就是指「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善導強調:「一切善惡凡夫,具此三心者,皆可往生彌陀淨土。」

My paper studies on the faith in and vow to the Amitabha Buddha of Master Shan-tao , who developed “The Practice of Pure Land”, which is the way to reach salvation as human beings believing in Amitabha Buddha . He thought that the human beings are not east to release from samsara predicament(a circle of death and reborn)by their own resources .Thus, his great vision is that one can only be saved through being reborn in the Pure Land of Buddha Amita . This method is “Nien-Fo: to have the faith in and vow to Amitabha Buddha” .
The core theory of Shan-tao’s faith in and vow to Amitabha Buddha contains two methods ─Meditation and Recitation of the name of Amitabha Buddha(A-Mi-To Fo), which is endowed with “Threefold Mind”(San-chung hsin) ─“most sincere mind”(chih-ch’eng hsin), “profound mind”(shen-hsin), and “mind which produces the vow to be reborn in the Amitabha Buddha’s Pure Land”(hui-hsiang fa-yuan hsin). Shan-tao advocated that “whoever has this threefold mind will certainly be reborn in that Pure Land.”
目次目 次
誌謝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預期目標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大要 / 9
第貳章 善導的生平與著作
第一節 善導的生平 / 14
第二節 善導的著作 / 26
第參章 善導念佛思想探源
第一節 阿含佛教的念佛觀 / 35
第二節 淨土經典的理論依據 / 39
第三節 善導以前中土信願念佛的先驅 / 47
第肆章 善導信願念佛的意涵與背景
第一節 善導信願念佛的意涵 / 56
第二節 善導信願念佛的思想背景 / 64
第伍章 善導觀想念佛的意涵
第一節 觀想念佛的界定、對象、方法與機緣 / 73
第二節 善導觀想念佛的方式 / 79
第三節 觀想念佛的輔行方法 / 89
第四節 善導觀想念佛的特色與功效 / 93
第陸章 善導稱名念佛的意涵
第一節 引證經文以為稱名念佛之依據 / 103
第二節 彌陀以光明名號度化眾生 / 116
第三節 稱名念佛即正定之業 / 121
第四節 稱名念佛即具足信願行 / 129
第五節 稱名念佛即懺悔滅罪 / 134
第六節 稱名念佛統攝諸善行 / 139
第柒章 善導信願念佛的往生因行
第一節 以三心為往生正因 / 148
第二節 以五念門為往生正行 / 167
第三節 以四修策勵三心五念 / 174
第捌章 善導信願念佛的目標──念佛三昧的探討
第一節 善導念佛三昧的意涵 / 182
第二節 念佛三昧理論與信願念佛的結合 / 189
第三節 善導信願念佛的目標 / 199
第玖章 結論 / 205-210
參考書目 / 211-223
點閱次數812
建檔日期2007.08.22
更新日期2023.04.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4457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