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梁子郁 (撰)=Carcal (compose)
|
頁次 | 105 |
出版者 | 東海大學哲學系 |
出版者網址 |
http://philo.thu.edu.tw/main.php
|
出版地 | 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東海大學 |
系所名稱 | 哲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林顯庭=Ling, Cing-ting |
畢業年度 | 94 |
關鍵詞 | 龍樹 |
摘要 | 本論文試圖從龍樹菩薩所處的時代背景溯源及分析他傳記中之人格特色,且從近代台灣學者之相關研究中,釐清龍樹菩薩的寫作動機,以此為基礎並參考目前相關之文獻,探究龍樹菩薩中觀思想之主旨與內涵。 在本論文的剖析中我們了解到—纏繞於龍樹菩薩一生的根本課題乃是慾念之解決,龍樹為了解決此一根本問題,深入海底之龍宮中,悟到大乘法之精華,證得了無生法忍之境界,而受了般若思想薰陶的龍樹,進而探討「空義」之本源,回溯了原始經典《阿含經》,正確掌握了「緣起實相」,遂以「中道空義」奠立「中觀學派」的玄奧教義。 龍樹中觀思想的形成,最初是爲了對治「世間、涅槃實有」的遁世思想,而以「中道空義」來破除教內、教外的執著和偏見,尤其是根本上座部分出的「說一切有部」所主張「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法執思想,並進而提出「世間、涅槃皆空」的入世主張;龍樹菩薩中觀的思想否定了所有存在的實在性,這是因為世間、涅槃的虛幻性必須建立在般若空慧上;為了達到實踐的需要,則從大乘菩薩道的理論,加以宏揚了空觀﹙中觀﹚無所得的六度菩薩行,以發展「救渡」的大乘菩薩修行法門。 |
目次 |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目的與進向 第二節、大乘思潮之背景介紹 第二章 龍樹菩薩之生平及其作品 第一節、龍樹菩薩之作品介紹—千部論主 第二節、龍樹菩薩之生平介紹—爲弘空觀而出世的傳奇聖者 第三節、龍樹菩薩傳記之特色 第三章 龍樹菩薩之思想探究 第一節、《中論》得名之意旨及其書之組織與現存之註釋版本 第二節、龍樹菩薩《中論》之撰作背景 第三節、龍樹菩薩《中論》思想之淵源 第四節、龍樹《中論》思想之基本立場及其中心思想 第五節、龍樹《中論》思想之體證內涵 第四章 龍樹菩薩思想對後世之影響 第一節、龍樹菩薩思想對印度佛教之影響 第二節、龍樹菩薩思想對中國佛教之影響 第三節、龍樹菩薩思想對藏傳佛教之影響 第五章 結論 龍樹《中論》思想之現代性啟示及運用 |
點閱次數 | 456 |
建檔日期 | 2007.07.27 |
更新日期 | 2023.05.0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