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化身與救度思想及其象徵研究 -- 毗師孥與觀世音圖像之宗教與美學意涵=A Study on the Thoughts of Avatara and Paritrana and Their Symbols: The religious and aesthetic meanings of Visnu's and Avalokitewvara's Icons |
|
|
|
作者 |
許景華 (著)=Shu, Ching-hua (au.)
|
出版日期 | 2005.07.06 |
頁次 | 244 |
出版者 |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Nanhua University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nhu.edu.tw/~compare/
|
出版地 | 嘉義, 臺灣 [Chia-i,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南華大學 |
系所名稱 | 宗教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黃光男;陳開宇 |
畢業年度 | 93 |
關鍵詞 | 心靈觀照; 解脫; 毗師孥=Visnu; 觀世音=Avalokitewvara; 化身=avatara; 救度=paritrana; moksa |
摘要 | 本論文主要以「圖像」的思想分析為基礎,作宗教、藝術美學與化身(avatara / nirmāna-kāya)、救度(paritrana、tirtha)、救贖(salvation,redemption)等思想之相互關係的研究。藉著對「毗師孥(Visnu) 與 觀世音(Avalokitewvara)」之圖像詮釋為宗教象徵之觀察、對宗教研究之藝術修持的實證例示,以圖像證經---觀世音悲愍、毗師孥神妙之美的意義,以及與「觀像三昧」、「美,是道德的化身」、「實體的普遍臨在」等思想作為詮釋進路,以探討神話[化]與信仰;並從一種東方式的生命與物質、精神與客境之交織互通的藝境自度而化他的境界中,將這二聖之神聖救度概念與證道法門之啟發相參,以抽思出東方的詩性慈悲與救度解脫的美學意涵。 此外,關於「觀音之起源」、「十一面觀音」、「女性觀音」、「三十三觀音」等議題,以及觀世音是否適合被詮釋為「半途型救渡」?毗師孥神從至上神的意義被佛教轉化為護法神意義,其實情如何?筆者都將根據經典提出較新的發現與釐清。例如,觀音與印度婆羅門教之關係密切;十一面觀音亦即十二面之說法;三十三數之神或觀音化身的傳說,此「三」數,依中國經注乃常作為「多」之權借詞,例如《論語》中有「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等,此中之「三」皆表示「多」的意義;因此,三十三觀音化身,亦可解釋為「多之不可勝數之多」的觀音化身,如此一來,辨識觀音化身已非傳統所示之形象,而應以了知此一觀音精神之所在與其遍現救度之道。(p.152) 關於救度,在這「失範」或「脫序」(Anomy)、顛倒錯置的時代中,對於人類以「心靈」、「官能」、「美感」等形象思維的精神媒介與其深趣之省思,筆者藉著圖像與經文的對照、信仰與實在的相應,展現一種詮釋的現代性聞、思、修之境教;並藉著J.希克、R.泰戈爾、M.伊里亞德、P.蘇蒂…等相關學者的見解,試著整理出一種較為普遍且具實踐力量的「心靈觀照」之藝術美學與宗教哲思的意義。
|
目次 |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一、中、印文化的宗教藝術之美 二、宗教思想之化身觀念與救度意涵 第二節、研究目的 第三節、研究主題與範圍 第四節、文獻探討 一、 「化身」思想與藝術表現之現代研究釋要 二、「救度」之相關思想與關鍵釋要 三、 關於佛教藝術圖像之主要議題 四、 「化身」與中、印宗教思想與圖像藝術審美特質 第五節、研究方法與架構 一、 藝術欣賞與美學、宗教之詮釋 二、「圖像學」思想之關鍵意義 三、 建構中、印宗教之美的救度觀 四、 研究方法設計 第貳章、化身與救度之詞彙的相關意涵分析 第一節、avatāra、nirmāna-kāya與paritrana等詞彙意涵分析 一、「化身」之梵語意涵相關性分析 二、救度、救護之梵語意涵與救贖的相關意義辨析 三、觀音經典中的菩薩救度深趣 四、東、西方宗教傳統與現代思潮之拯救意涵 第二節、avatara與nirmāna-kāya相關之「三神一體」梵化原理 第三節、原人歌(Purusa sukta)祭儀之始與化現犧牲之宗教藝術性 第四節、神我(Purusa)、原質(Prakrti)與摩耶(Maya) 一、數論思想之神我與原質 二、摩耶(Maya)幻論之意趣 第五節、《奧義書》中的幻化思想-----Narayana Up. 那羅衍那奧義書 一、 nārāyana之意涵 二、《奧義書》中的摩耶(maya) 第六節、「幻」與「化」之思想意涵與救度美學 一、中國先秦時代莊子之「化」的思想意涵 二、「幻」與「化」救度美學之解脫觀 第參章、毗師孥(Visnu)圖像之宗教與美學意涵 第一節、毗師孥的創造性意義與轉變 一、毗師孥在印度之創造性意象 二、神祇形象之轉變的宗教意義 第二節、毗師孥十大化身之救護與象徵意義的延伸思考 一、毗師孥的十大化身 二、毗師孥化身象徵之延伸意涵 三、印度教神祇與佛教護法的關係 第三節、毗師孥(Visnu)之宗教哲思與圖像美學意涵 第四節、毗師孥傳至中土的考察 一、佛教經論中的毗師孥形象 二、印度教主神與佛教密教的關係 第肆章、觀世音(Avalokitewvara)圖像之宗教與美學意涵轉化 第一節、化身(avatara)與觀世音(Avalokitewvara) 第二節、觀世音化現與圖像特質---從印度到中土 一、佛教圖像與藝術之緣起、意義與分類 二、觀世音圖像與印度神祇的幾項重要關聯 三、觀世音圖像之經文意涵與象徵意義 第三節、觀世音的三十三化身與常見圖像之象徵意義 一、三十三身與無剎不現身 二、常見之三十三觀音圖像與其相關典故 三、觀音信仰之理想例示與相關名相 第四節、觀世音之千手千眼創造性圖像之救度象徵意義 第五節、觀世音圖像及其宗教意義之美的象徵與轉化 一、觀世音菩薩造像形式之概觀 二、觀世音在各國之象徵地位 三、大悲觀世音 四、中國本土化觀世音 第伍章、 Visnu與Avalokitewvara化身意象之形式論證與救度意涵比較 第一節、毗師孥與觀世音之四臂圖像對照與現代性思考 第二節、對於觀音經典形象之創造與轉化的探討與推論 一、藏經中觀音形象之創造 二、國外學者之研究與推論 第三節、觀音起源問題與女性化轉變之意涵與論證 第四節、毗師孥與觀世音之文化救度省思 一、從雙聖媲美,觀救度之意義 二、對「目的型救渡」與「半途型救渡」之辨析 三、中、印古救度文化之省思 第陸章、信仰、救度與審美文化 第一節、觀像與觀自身的信仰之美 一、直觀[覺]與觀像美學的意義 二、觀聖境共榮之理論映證 三、神韻與實相觀照之超越性 四、小結 第二節、美,是道德的化身 第三節、心靈觀照與超越 ---- 實踐美的救度觀 一、心靈觀照的意涵 二、信仰獻身之實踐美的救度觀 第柒章、結論 第一節、問題之釐清與相關思考 第二節、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
點閱次數 | 1638 |
建檔日期 | 2008.05.02 |
更新日期 | 2015.08.1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