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眾生平等觀」-- 以《八十華嚴》為主之探究=The inquire of the equality of sentient beings
作者 王亞芳 (撰)=Wang, Ya-fang (compose)
出版日期2008
頁次91
出版者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light.hfu.edu.tw/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惠雯
畢業年度96
摘要眾生不平等為現象界中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眾生平等觀尤其為大乘佛教之根本教義,眾生不平等與眾生平等如何得以同時成立又不相矛盾違背,則是本文欲探討之目的。本文以《八十華嚴經》為主要探討的經典,切入的視角有三,即本體論、認識論及修行次第:一、本體論上:以「理體」、「現象」、「理體與現象」做本體與現象間關係的探討。二、在認識論上,由於有「分別心」很有可能引發「相對性的主觀價值」,進而錯誤的延伸「各種歧視性的問題」,種種的不平等皆由此而生。如果能以絕對心,將分別心解消,則後續的相對性主觀價值及錯誤的延伸都不會發生。三、在修行實踐上,以〈十地品〉中十地菩薩的修行次第說明《八十華嚴經》平等觀的在修行上的層次。

Abstract
It is a given fact that sentient beings are inequal in all situations. However, both the views of the equality and the inequality of sentient beings exist as basic tenets in Mahayana Buddhism. How can opposing concepts exist without conflict? T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The ideas written here come from looking at the Eighty Flower Adornment Sutra through three distinct views;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the Stage of practice’. 1. Ontology: Including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 ‘Phenomen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le and Phenomenon’ three parts. 2. Epistemology: due to discriminating mind we tend to subjectively assign value (relativistic subjective value). This may then lead to drawing the wrong conclusions (wrong extend in various problems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n follow all experiences of inequality or discrimination. If we can melt the discriminating mind with absolute mind, then “relativistic subjective value” and “wrong extend in various problems of discrimination” will not happen. 3. the Stage of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chapter of Da/sabhu^mika(十地品) in Eighty Flower Adornment Sutra,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different stages of bodhisattva which have different realization of views of equality of sentient beings.
目次致謝感言……………………………………………………….…………………….I
摘要………..……………………………………………………..………………….III
Abstract…………………………………………………………..………………….IV
目錄………………………………………………………………………………...- 1 -
第一章 緒論 - 3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 5 -
第二節 研究方法、研究範圍限定 - 6 -
一、研究方法 - 6 -
二、研究資料及研究對象範圍限定 - 7 -
三、特殊名詞解釋 - 9 -
第三節 學界相關研究成果述要 - 11 -
一、佛教基本教義中的眾生平等觀 - 11 -
(一)、「緣起論」的眾生平等觀 - 11 -
(二)、「緣起性空」的眾生平等觀 - 12 -
(三)、「慈悲」的眾生平等觀 - 12 -
(四)、「二諦論」與「中道實相」的眾生平等觀 - 13 -
二、中國佛教宗派的眾生平等觀 - 14 -
(一)、「華嚴宗」的眾生平等觀 - 14 -
(二)、天台宗「三諦論」的眾生平等觀 - 15 -
(三)、天台宗「一念三千」 的眾生平等觀 - 15 -
第四節 論文架構 - 16 -
第二章 華嚴哲學的發展 - 19 -
第一節 眾生在理體-佛性上平等 - 20 -
一、如來藏為理體 - 20 -
二、天台宗的理體 - 22 -
(一)、智者大師說心 - 22 -
(二)、荊溪湛然的草木有情說 - 23 -
三、華嚴宗的理體 - 24 -
第二節 世俗界與聖賢界的轉化 - 27 -
一、天台宗的轉化理論 - 28 -
二、華嚴宗的轉化理論 - 31 -
第三章 《八十華嚴經》眾生平等-理 - 34 -
第一節 心 - 35 -
第二節《八十華嚴經》中眾生平等的理體 - 37 -
第三節 心體之染淨問題 - 44 -
一、說心是染 - 45 -
二、說心是淨 - 45 -
(一)、菩提心 - 45 -
(二)、如來藏心 - 46 -
三、說心是染淨合 - 46 -
四、說心非染非淨-解釋淨分、染分、染淨合之心體 - 47 -
第四節 法界、法性與佛性-現象與理體 - 49 -
第五節 十地菩薩修學平等觀 - 50 -
第六節 從認識上消解分別妄念 - 57 -
一、諸佛菩薩修行平等心的範圍和內容 - 59 -
二、絕對、無分別 - 61 -
三、無相 - 64 -
四、中道 - 65 -
五、無諍 - 66 -
(一)、對外 - 66 -
(二)、對內 - 66 -
六、無眾生 - 67 -
第七節 實相內容整理 - 68 -
第八節 小結 - 71 -
第四章 眾生不平等-事 - 73 -
第一節 業力的載體-六道有情眾生 - 73 -
第二節 眾生差別的原因-業力與輪迴 - 74 -
第三節 業力差別之根源-憶想分別 - 81 -
第四節 小節 - 83 -
第五章 結論 - 87 -
第一節 本文研究成果 - 87 -
一、說明眾生在事相上有所差別之因由 - 87 -
二、證成眾生平等之理 - 88 -
(一)、眾生在理體上平等 - 88 -
(二)、解消相對性的觀點 - 88 -
三、心體為非染非淨 - 89 -
第二節 本研究之限制 - 90 -
第三節 建議 - 90 -
參考文獻 - 92 -
點閱次數850
建檔日期2008.12.05
更新日期2023.04.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17022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