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僧肇般若學與王弼易學
作者 王仲堯 (著)=Wang, Zhong-yao (au.)
出處題名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卷期n.14
出版日期2003.03.01
頁次65 - 98
出版者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gs.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杭州商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
關鍵詞僧肇; 王弼; 般若學; 周易; 歷史價值
摘要僧肇會通中外思想,在佛教史上首創中國化的佛教哲學般若學思想體系,成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僧肇般若學思想的建立,與經學關係極大. 理解這個關係,才能深入理解作為外來文化的佛教何以能同本土文化實現完美的結合,完成其本土化的歷史任務. 本文認為,僧肇般若學思想體系的建立,無論內涵還是方法上,與當時流行的王弼易學關係極深. 本文結合《肇論》各篇,主從三個方面討論了僧肇般若學受王弼易學的影響:(一)僧肇的「觸事即真」與王弼的「體用一如」; (二)僧肇的「有無雙遣」與王弼的「得意忘言」; (三)僧肇的「真空妙有」與王弼的「聖人有情」. 當時無論佛教界還是學術界都認為,僧肇的學術理路,既符合中國學術正統,亦契合佛教思想主流. 僧肇般若學與王弼易學互相發明的關係中,涵泳著一個具重大意義的歷史價值,即在中國化佛教思想建立的初期,大師們就自覺而努力地建設的人間佛教理念. 這是中國佛教生生不息的內在生命力.

目次一、僧肇時代學術背景:王弼易學與玄學主流 1
二、僧肇般若學與王弼易學之關係 5
(一)僧肇的「觸事即真」與王弼的「體用一如」 5
(二)僧肇的「有無雙遣」與王弼的「得意忘言」 8
(三)僧肇的「真空妙有」與王弼的「聖人有情」 14
三、僧肇般若學建立之價值意義 18
ISSN1609476X (P)
點閱次數1368
建檔日期2009.07.31
更新日期2017.11.1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0293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