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前理解與視域融合 -- 論中國佛教心性論範式的歷史形成=Pre-understanding and Fusion of Horizon: Discuss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ory on The Mind-Nature in Chinese Buddhism
作者 楊維中 (著)=Yang, Wei-zhong (au.)
出處題名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卷期n.17
出版日期2003.09.01
頁次51 - 88
出版者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gs.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關鍵詞佛教心性論; 中國佛教史; 佛教心理學; 佛教哲學詮釋學
摘要從總體而言,中國佛教心性論是在消化印度大乘佛學的基礎上經過創造性轉化而形成的。在其形成過程之中,有兩種力量決定著它的發展路向和基本特色:第一種力量就是印度佛學的如來藏系經典以及中觀學、唯識學,第二種力量就是儒家的心學傳統、道家和魏晉玄學。前者為中國佛教心性論提供了基本的範疇和理論命題,後者則從深層次影響了中國佛教心性論的發展路向和理論範式。任何對中國佛教心性論的歷史形成所進行的考察和評估,都源於對這兩種力量之間的功能和作用的界定。而目前對於中國佛教心性論的歷史形成及其評價之所以眾說紛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方法論的缺乏。由於缺乏這種一以貫之的方法論的導引,對佛教心性論的考察和評價很難超越個人好惡的感性泥沼。在此,我們擬引入西方現代的哲學詮釋學的理論和方法作為我們分析這一問題的方法論原則。

目次一、一個方法論原則:哲學詮釋學 1
二、儒家的人本主義與性善性惡論 2
三、道家道體論與玄學本體論 8
四、儒家、道家、玄學對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影響綜論 12
五、中國佛教心性論範式的歷史形成 16
ISSN1609476X (P)
點閱次數1610
建檔日期2009.08.03
更新日期2017.11.2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0306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