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釋律玄 (著)=Shih, Lu-hsuan (au.)
|
出版日期 | 2005.01.01 |
頁次 | 221 |
出版者 | 圓光佛學研究所=Yuan Kuang Buddhist Institute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ykbi.edu.tw/
|
出版地 | 中壢市, 臺灣 [Chungl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校院名稱 | 圓光佛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郭祐孟 |
畢業年度 | 94 |
關鍵詞 | 密咒; 十一面觀音; 密教觀音; 敦煌石窟; 石窟庵 |
摘要 | 佛教自印度一路東傳到中國,其所傳播的工具即佛教經典與佛教圖像。然而,從古至今許多學者皆將焦點放在經典的翻譯和義理的研究,顯少注意佛教圖像精神層面的義意。現今,學術界大部份的學者所研究的方向各自偏向佛教義理和佛教圖像兩大分野,往往不能整合。故本議題的研究,在以此為前提下,試著以經典為藍圖,佐以歷史為背景來考察十一面觀音的信仰以及佛教圖像的發展源流。 筆者以現存的四部十一面觀音經典作為研究基礎,來考察十一面觀音法門與十一面觀音造像的基本原型,再以此原型來類比十一面觀音的信仰與其他各地所造成此法和造像的差異。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各個區域的民族和風俗不同,因此十一面觀音的信仰也在各地演化出不同面貌的法門與造像;其中所考察的地區以敦煌、長安、天龍山、龍門為主。又,此信仰法門在唐代由遣唐使直接帶回了鄰近的韓國(現今慶州吐含山石窟庵遺址)和日本;因此,也希望透過對現今兩地所遺留下的造像來考察唐代十一面觀音法門及造像的發展,來還原當時十一面觀音的信仰原貌。
|
目次 |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相關論題學術研究 第三節 佛學研究方法 第貳章 五到十世紀漢譯觀音經典與造像的發展 7 第一節 南北朝時期之漢譯經典與造像 第二節 隋唐時期之漢譯經典及造像 第三節 小結 第參章 漢譯十一面觀音經、疏之譯考 42 第一節 四部十一面觀音經之譯考 第二節 十一面觀音經疏考 第三節 十一面觀音經四譯本之比對 第四節 小結 附錄 <十一面觀音經四譯本之比對> 第肆章 慧沼之《十一面神咒心經義疏》思想探究 65 第一節 慧沼生平 第二節 《十一面神咒心經義疏》內涵思想 第三節 《十一面神咒心經義疏》之修行次第-教、理、行、果 第四節 小結 第伍章 十一面觀音法門及運用 84 第一節曼陀羅之配置法 第二節 十一面觀音之造像法 第三節 咒法及印法之探討 第四節 小結 附錄 <七日供養壇法> 第陸章 敦煌唐代十一面觀音造像實例探究 125 第一節 河西地區史地概略 第二節 敦煌地區十一面觀音造像之遺例 第三節 敦煌與其他地區十一面觀音造像之關係 第四節 小結 第柒章 結論 165 |
點閱次數 | 1494 |
建檔日期 | 2009.09.09 |
更新日期 | 2015.11.2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