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因緣文學與中國古典小說=The Literature of Buddhist Retribution and Classical Chinese Fiction
作者 張瑞芬 (撰)=Chang, Rei-fen (compose)
出版日期1995.03
出版者東吳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h.scu.edu.tw/october/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潘重規
畢業年度83
關鍵詞張瑞芬; Chang, Rei-Fen; 佛教; 古典小說; Buddhist; Classical Fiction
摘要佛教講「因緣」,原本是說明事物的生滅本質和它們間依存關係的一種哲學,而佛經中的「因緣文學」,則與「譬喻」,「本生」,「本事」諸名義相近,指的是佛及其弟子們於過去生中之事,特別是指釋迦牟尼佛於過去無數劫以來,修行種種菩薩行的故事. 這些在佛典中屬「本緣部」的佛教因緣故事,隨佛教傳入中土後,對中國古典小 說造成了思想和結構兩方面鉅大的影響. 在思想上,原始佛教的緣起論與中土僧人據以發揮的「神不滅論」,「三報論」相結合,再加入中國傳統善惡報應思想和本土道教的「承負說」,遂衍生成中國人根深柢固的果報觀和宿命論. 在唐宋以前,這種一切歸諸於緣分與命定的心理傾向,在宋代成書的小說總集《太平廣記》中,「定數」,「釋証」,「讖應」,「再生」,「悟前生」等占全書近半篇幅的類別中,自可歸結出其公式. 而在小說結構上,經歷了六朝及隋唐兩階段的發展,可以看出由於中印文化的差異,佛教因緣文學那種夸誕務奇的敘事架構和寫作方式並沒傳入中國. 在六朝和隋唐這兩個階段中與佛教直接相關的中國古典小說,基本上仍然以殘叢小語,粗陳梗概的方式,傳錄著經像顯效或幽驗冥徵的宗教靈異故事.

目次一. 緒論
(一) 研究動機和大要
(二) 研究方法與步驟
二. 佛教因緣文學之定義,範圍與作用
(一) 佛教中「因緣」之名義
(二) 「因緣」與「譬喻」,「本生」,「本事」指涉之異同
(三) 佛教因緣理論的發展過程
(四) 佛教因緣文學的範圍
(五) 佛教因緣文學的價值與影響
三. 佛教因緣故之形式,內容及特色
(一) 佛教因緣故事的根源
(二) 佛教因緣故事的形式
(三) 佛教因緣故事的內容
(四) 佛教因緣故事之特色
四. 兩漢魏晉南北朝 -- 理論及實踐過渡時期
(一) 佛教在兩漢魏晉南北朝的開展
(二) 佛教中國文化的矛盾與衝擊
(三) 佛教果報理論與道家承負說的結合
(四) 佛教果報理論傳播途徑 ~ 譯經,唱導與佛教類書的編輯
五. 佛教因緣文學與六朝志怪的關係
(一) 觀世音應驗記與冥祥記諸書的關係
(二) 幽冥世界與因緣果報模式的形式
(三) 從佛教故事轉化為中土小說的典型
六. 隋唐五代 -- 理論及實踐的發揚時期
(一) 隋唐五代佛教的特質
(二) 淨土宗的開展和功過格理論的初興
(三) 道教名物與佛教經典的混淆
七. 佛教因緣文學與唐人小說的關係
(一)《冥報記》與《報應記》等書在唐人小說中的地位
(二) 唐人小說中因緣果報意識的發展
(三) 由因緣果報意識衍生的「前世今生」型故事
八. 餘論
點閱次數889
建檔日期2001.01.08
更新日期2023.01.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3479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