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維摩斗室空間美感之研究=A Study of the Spatial Aesthetics in the Small Room of Vimalakirti
作者 陳嘉璟 (著)=Chen, Jia-jiing (au.)
出版日期1997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人文學類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俊威、汪文聖
畢業年度85
關鍵詞真空妙有; 空間美感=Spatial Aesthetics; 空性; 初期大乘; 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 維摩斗室=Room of Vimalakirti; Aesthetics
摘要初期大乘 摩詰經》 為一側面,以佛家「真空妙有」存有論命題為依據而微觀維摩斗室所發生之奇特空間變化,以見佛家空間美感之一般. 而內容分五章,首章又分五節討論:於研究方法部份,作者提出了處理大乘經典審美的新視角--即分別以「形式美」與「義理美」之二重性既為區分又聯繫的立場,為大乘經典美感之探索釐出一方向. 而第三小節則為現今「佛家美學」學科成立的可能性與諸問題分從三面向作了初步的探勘,祈能使佛學的美感詮釋成可能. 第四小節則依學者木村泰賢而「真空妙有」命題在佛教思想史上的流變情形,以般若特質為主而作說明以約見其內涵. 而第五小節則是對「空間」本身的探討,佛家方面以龍樹之空觀而說其「法理空間」的特質,並揭示出斗室是以實體空間,無障礙的「虛空」而譬說無自性狀態的「空義」特色,最後以二諦分立又不離的立場說明論文所持之空間探索角度.

第二章是以宏觀的視角而敘述出斗室空間之精神預設:在一至四節分別說明初期大乘佛教與般若,文殊二法門之特點,與修行主體之禪觀及特色後; 末節再從佛身,淨土觀以見初期大乘的特徵所在. 而第三章則直接進入斗室第一重形式空間美感的探討:首點明全經之真空妙有意涵是從實體的虛實空間而見,其次再從人類經驗實體空間的感官知覺,分從視,聽,嗅,味覺等引經文加以論述,其中並有對光線的獨立探討; 而第四節則是斗室種種映現,變形與互入的奇妙空間神變之呈現; 最後則從運動位移以說斗室空間特色,並顯現為多樣化的形式感官之美.

而第四章斗室二重性美感的闡釋,是落於主體實踐義方面說的; 故首依主體自身直觀悟入或理性推斷的觀法,與諸德目之修養以說主體空寂的心靈境界,而如此的主體也必是斗室空間的審美主體; 其次則為大乘菩薩道精神的闡揚,此則顯發為生活踐履之妙有美. 末節則以般若無執空義為主以分析全經無礙精神的由來後,並以彈偏斥小,男女身互轉等如現象學之「互為主體」概念中所可能蘊含之平等觀思想以為佐證; 更於文末從對經文的分析中,將其所含具之解構開放義予以揭露,而顯現出精神性的無礙心靈空間之美. 最後結論則在綜析斗室空間美感之餘,並採「偏題插敘」方式以提示出華嚴法藏「新十玄門」空間美感之輪廓與其同《維》經美感對比下而歸論佛家空間美感之相貌.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限定
一. 研究動機
二. 範圍限定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運用
一. 新視角的探照-大乘經典審美之二重性
二. 資料運用
第三節 美學詮釋之可能
一. 六識之內與六識外的溝通--
對 <佛教美學初探> 之回應,兼論佛家美學之建構
二. 從佛學本身以見美學詮釋之可能
三. 義理與美學理論互詮之可能
第四節 般若之「真空妙有」特質
一. 「真空妙有」觀之萌芽
二. 般若真如的發展與特色
三. 般若後的開展
第五節 「維摩斗室」二重性空間觀
一. 「空間」之一般類型與性質
二. 佛家之法理空間
三. 二諦交錯之斗室詮解空間
第二章 「維摩斗室」之空間精神預設
第一節 初期大乘之特徵
甲,起源因素與發動者
乙,大乘經典
丙,與聲聞之關係
第二節 般若法門之特色
甲,直觀瞑想特點
乙,空義之表陳
丙,空義之利用
丁,六度的特質
第三節 交殊法門之特徵
甲,與般若法門之關係
乙,彈偏斥小
丙,用詞轉語的妙有傾向
第四節 修行主體的特點
甲,禪觀的修持
一. 禪的本義
二. 禪觀內容之開展
乙,大乘菩薩之形成與意涵
一. 形成
二. 意涵
丙,菩薩之種類與特色
丁,「心」的回歸與關展
第五節 佛身與淨土觀
甲,佛身觀
一. 理想佛身觀之演進
二. 佛數的發展
三. 斗室之佛身觀
乙,佛國土 (淨土) 觀
一. 淨土之由來與本懷
二. 對淨土的三種觀點
三. 文殊法門淨土觀
第三章 斗室一重性形式空間美
第一節 真空妙有從具體虛實而展現
一. 四種虛實交錯空間類型
二. 虛實相生之美學意涵
第二節 感官知覺的空間
一. 眼耳鼻舌與空間的聯繫
甲,視覺
乙,聽覺
丙,嗅覺
丁,味覺
二. 感官上升運動之昇華美
第三節 明闇對諍之空間
一. 以光為喻的事例
二. 明暗雙遣之光照空間美
第四節 奇妙神變的空間
一. 映現
二. 變形
三. 互入
第五節 躍動性的空間美
一. 位移之空間深度
二. 主體之活動相與時間感
甲,數量
乙,時間
丙,速度
丁,動覺
戊,實相
三. 動靜一如之均衡
四. 移攝般的流動視角
第四章 斗室二重性義理空間美
第一節 主體空寂的心靈境界
一. 直觀悟入之理境特點
二. 理性推斷的如幻觀法
三. 疾心之調伏與修養德目
四. 空寂心靈之真空美
第二節 雙迴向妙有空間之落實
一. 妙有關展的方便預設
二. 化導方式的善巧多樣
三. 「社會實踐」之落實
四. 生活踐履之妙有美
第三節 真空妙有之無礙心靈空間
一. 無礙由來-空義體現與表達
甲,空義的三層次
(一) 空觀體悟之特徵
(二) 空義的否定表達
(三) 「空相」的再思考
乙,《維》經中的空義體會
二. 離邊去執-空義譬喻之展現
甲,彈偏斥小
乙,立法無住之上
丙,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之性別平等觀
三. 不住空有-多元開放的解構空間美
甲,後現的解構特點
乙,斗室之解構特徵
第五章 結論
一. 法理空間內涵之演變
二. 佛家空間性質的二重性
三. 綜析維摩斗室之空間美
附錄 一. 「維摩斗室」空間轉移分析圖
二. 般若為主之「真空妙有」流變簡表
參考書目
點閱次數731
建檔日期2000.12.07
更新日期2023.01.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3900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