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徒的死亡觀念與生命意義之關係研究及其在諮商上的應用=The Buddhists' Conception of Death, its Relation to Life's Applications in Counseling
作者 潘素卿 (撰)=Pan, Su-ching (compose)
出版日期1996
出版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cue.edu.tw/
出版地彰化市, 臺灣 [Changhua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輔導與諮商學系
指導教授李安德;程小蘋
畢業年度84
關鍵詞佛教徒=Buddhist; 死亡觀念=Conception of death; 生命意義=Life meaning; 諮商=Counseling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佛教徒的死亡觀念及其對生命意義的影響,並從研究結果研擬「適用於佛教徒的諮商雛形」。正式研究階段的對象共有十位佛教徒,採質的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以半結構式的晤談指引進行訪談,將蒐集的資料以開放編碼的方式進行分析。經歸納後,再邀請八位佛教徒對研究結果加以檢核。所得的研究結果如下:
1.佛教徒表現出六種不同的死亡觀念:生命會以不同的型態無始無終地輪迴、生命是苦、生命是業力的顯現、修行可跳出輪迴、死亡是錯誤的觀念、以及死亡是自然的現象。
2.死亡觀念對佛教徒的生命意義產生影響:佛教徒認為要珍惜生命和提昇人格,將修行、諸惡莫作、學菩薩行徑做為生命努力目標,對死亡預做準備,思考如何超越死亡的恐懼。
3.佛教徒遭遇死亡事件時,有哀傷、不害怕、壓抑、擔心等情緒反應,以及頭痛與胸痛的生理反應。
4.佛教徒以勇敢面對、祈求佛菩薩的加持、穩定情緒、瞭解臨終的過程、念佛、憶念教理、抄寫經典、聽聞法師開示、以中陰救度法幫助親人往生等九種方法,因應死亡事件的衝擊。
5.佛教徒因應死亡事件後有投入臨終關懷等六種調適結果。根據正式與驗證階段的論述,提出一個「適用於佛教徒的諮商雛形」。並據以對諮商教育、諮商實務、以及未來的研究提出具體的建議。
目次封面
致謝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表次
圖次
附錄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第三節 名詞定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佛教的生命觀
壹、四聖諦
貳、十二緣起說
第二節 佛教徒對死亡的認識
壹、生死無常的觀念
貳、發願精進以出離生死
第三節 佛教徒的死亡觀念對其生命意義的影響
壹、死亡的原理對佛教徒的意義
貳、佛教對生命意義的看法
第四節 死亡與心理治療
壹、面對死亡的心理歷程
貳、死亡與心理治療的關係
第五節 佛教的死亡觀念與心理治療
壹、佛教的死亡觀念與心理治療的會通
貳、靜坐如何發揮降低死亡恐懼的功能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第二節 研究工具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
第四節 資料蒐集過程
第五節 資料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佛教徒所建立的死亡觀念之內容
第二節 佛教徒所建立的死亡觀念對生命意義的影響
第三節 佛教徒遭遇死亡事件衝擊時的情緒反應
第四節 佛教徒因應死亡事件衝擊的方法
第五節 佛教徒因應死亡事件衝擊的調適結果
第六節 適用於佛教徒的諮商雛形
第七節 綜合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
第三節 建議
壹.對諮商教育的建議
貳.對諮商實務的建議
參.對日後研究的建議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二.英文部分
附錄次
附錄一 正式訪談的訪談說明書
附錄二 正式訪談的訪談指引
附錄三 田野日誌記錄表
附錄四 邀請受訪者協助效度考驗的說明書
附錄五 驗證階段的訪談說明書
附錄六 驗證階段的訪談指引
附錄七 訪談技術說明和範例
附錄八 開放編碼的實例
附錄九 開放編碼的核心類別
點閱次數643
建檔日期2001.01.04
更新日期2023.01.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540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