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郭文般
|
出處題名 |
台灣新興宗教研討會(新興宗教現象研討會)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2002.03.29-30 |
出版者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臺北大學社會系教授 |
關鍵詞 | 新興宗教=新興宗教運動=the rising religion=New Religious Movements=NRM; 宗教信仰=Religious Belief; 佛教心理學=Buddhist Psychology; 台灣佛教=Taiwanese Buddhism; 慈濟=T'zu-Chi; 佛光山; 宗教場域; 比較宗教; 宗教交談=宗教對話; 佛教組織=Buddhist Organization |
摘要 | 本文企圖從新制度論的「組織正當性」的觀點,結合社會網絡分析的”場域內部結構”的觀念,勾劃出臺灣宗教場域的內部結構組成。研究發現:臺灣民眾評估宗教團體的判準,主依三種正當性:規範、認同和功能的正當性。這三種正當性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以正統性和親和性兩個主軸,所建構出來的臺灣宗教場域。場域可區分成四個象限:正統主流(慈濟、佛光、道教、民間信仰的寺廟)、非主流正統(天主、長老、信義)、異端(摩門、統一)和本土非主流(神壇、佛陀照明會、妙天、清海、宋七力)。密宗佛教和一貫道,則分由本土非主流和異端,向正統的方向移動。
|
目次 | 一、文獻探討--Selznick (1957) 的觀點 二、研究方法--問卷研究法 (一)、民眾對不同宗教團體的接受程度 1、宗教團體的列舉 2、評估的面向 (二)、正當性的面向 (三)、選樣與問卷的施測 三、宗教團體的一般評估和初步分類 四、宗教團體在臺灣社會的正當性 五、正當性與宗教場域的兩軸 六、宗教場域四象限的解析 七、場域的形成、維持與轉形 八、結論
|
點閱次數 | 1182 |
建檔日期 | 2004.05.21
|
更新日期 | 2012.10.1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