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關於昆努仁波切(Khu nu Bstan ‘dzin rgyal mtshan, 1895-1977)生平之研究 |
|
|
|
作者 |
劉國威 (著)=Liu, Guo-wei (au.)
|
出處題名 |
兩岸西藏學研討會(第5屆)
|
出版日期 | 2013.06.07 |
出版者 | 淡江大學西藏研究中心 |
出版者網址 |
http://tibet.tku.edu.tw/index.asp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
摘要 | 西藏佛教文化所影響的範圍,除了現在大陸境內的西藏文化地區外,1往東也廣泛擴及北亞蒙古文化地區;而往西則主要影響至喜馬拉雅地區,自北而南:由喀什米爾鄰近的 Ladakh、Spiti、Lahul、Kinnaur,乃至尼泊爾、不丹、錫金、大吉嶺,南至中印邊界爭議的 Arunachal 省 (藏人所稱的大旺地區),在宗教信仰與文化發展上都深受西藏文化的影響。喜馬拉雅地區地處西藏與印度兩大文化間,自古以來便是南北兩大文化和不同種族的匯合點,由於其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在此地區的民族同源異化或異源同化現象極易出現,這也是當代人類學者、民族學者極有興趣的課題。 如是經過漫長的分離、融合、衍化,逐漸形成為數眾多的民族。北印度各民族的來源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原住民族、過去於不同時期從西藏移入的民族、2以及從印度移入的民族。 昆努仁波切,其頭銜「昆努」(khu nu),是藏人傳統上對現屬印度 Kinnaur地區的稱呼,因為這位對近代西藏佛教有極重要影響的行者,其家鄉屬此地區。Kinnaur 之名源自梵文 Kijnara,即漢譯佛典中所稱天龍八部之一的「緊那羅」,印度不少少數民族都追朔其遠祖源自某一印度神話神明。此地區地處拉達克與尼泊爾間的北印度喜瑪拉雅山麓,由於地理上介於印度與西藏間,因此在歷史文化傳承上亦同時受到來自印度的印度教文化與來自西藏的西藏佛教文化影響,當地有印度教信徒與寺廟,也有許多西藏佛寺-基本上,當地除薩迦派外,其他三派寺院皆有 (某些格魯派寺院是由薩迦派寺院改宗而來,佛寺以竹巴噶舉與寧瑪派寺院較多)。昆努仁波切在長相上是典型的印度南亞民族特徵,但其家族傳統上深受西藏佛教影響。Kinnaur 南方地區傳統上較多將印度教與西藏佛教混同一起信仰,但昆努仁波切的家族是純佛教信仰的傳統。
|
目次 | 生平 2 1.年輕時在家鄉與錫金的學習 2 2.進入西藏在日喀則與拉薩的學習 2 3.至康區的學習 3 4.回到拉薩 5 5.返回印度的學習與教導 6 6.與達賴喇嘛的見面 6 7.對年輕僧人的教導 7 8.晚年的巡遊教學 7
|
點閱次數 | 1192 |
建檔日期 | 2014.03.19 |
更新日期 | 2015.08.1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