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我空、法空」之探討 -- 以龍樹《中論》為主
作者 釋覺竟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4屆)
出版日期2013
頁次1 - 43
出版地臺灣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福嚴佛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關鍵詞無我; 無我所; 我空; 法空
摘要 世尊說「我」是五蘊和合體,但眾生自覺到生命相續中,有一常恆不變的「我」。世尊說破「我」執,從觀察五蘊「無常、苦者,是變易法」體證「無我」。如果通達「無我」,就能消除一切執著;也就「無我所」。必然對一切法,不會視為是常恆自在、實有的,即能解脫。
《中論》依據《阿含經》抉擇佛陀說「無我」的本意來詮釋「無自性」(空)的意義。龍樹說《阿含經》「無常、苦、無我我所」的意義,即是「空」義。也就是說:體證「無我」,當下也無所著。因此,若能體證「我空」,世尊就不必說「法空」,同樣可以使眾人得到解脫。
破除「我」執,《阿含》從「無常」出發,《中論》從一切法「無自性」來貫通「我」與「法」。龍樹的立場也是依《阿含經》所示:破「我」執,是從觀察五蘊「無我我所」下手。證得「我空」,不會執著有實在的法可得。 《中論》引用《阿含經》的根本說法,顯示佛法的如實義:諸法無自性。觀一切是相依相待的假有,瞭解諸法是緣起性空時,必覺悟一切法如幻假有。如能通達「我」是「空」(緣起無自性),證得「我空」也可證得「法空」。三乘通達性空慧,因發心不同,悟入便有淺深的差別。
目次一、前言 3
二、《阿含經》中的「無我」、「無我所」的意涵 5
(一)「無我」 5
(二)「無我我所」即是「空」義 6
三、《阿含經》中的「法空」義 7
(一)「我無法有」 7
(二)「我法二空」 8
四、《中論》「我空」之探討 9
(一)破「即蘊計我」 10
1、外人主張「即蘊計我」 10
2、論主破斥「即蘊計我」 11
(二)破「離蘊計我」 12
1、外人主張「離蘊計我」 12
2、論主破斥「離蘊計我」 12
(三)破「不可說我」 15
1、犢子部主張「不可說我」 15
2、論主以〈觀燃可燃品〉破斥「我」 16
五、《中論》「法空」之探討 26
(一)有部對「法有」的妄執 27
(二)論主破斥「法有」的妄執 28
六、龍樹闡揚「法空」的意趣所在 33
(一)「一切法無我」是世尊的教義 33
(二)破斥方廣道人對「法空」的錯譯 35
(三)三乘皆以證得「無我無我所」而解脫 36
七、結論 39
點閱次數366
建檔日期2014.06.30
更新日期2023.10.0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9617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